温州一鸣奶牛场,从2005年与泰顺县柳峰乡墩头、高场等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以每亩地每年150公斤稻谷的价格向村民承包山地1100亩,建立牧草供应基地。
土地承包到手后,奶牛场以零地租,并提供草籽、肥料以及技术支持的优惠条件,招募农户种植牧草。因当地农民对种牧草的效益缺乏直观认识,还是以外出打工为主。奶牛场只得雇佣了一批陕西、贵州的农民进场种牧草,王兴国就是其中一员。“效益不错,我去年承包了40亩草场,纯收入有6万来元。”王兴国说,奶牛场没有向他要过一分钱的租金,反而及时、主动地把草籽送到地头,把牛粪堆在路边,要不是个人能力有限,他真想多包几亩地。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王兴国能这样方便的前提是必须服从奶牛场规模化生产的安排,比如割草,一般在牧草长至1.5米至2米时收割,但夏末时节,奶牛场考虑到冬贮,会要求草农2个月内不得收割。“虽然农户个体承包地面积不大,但对我们来说,这1100亩山地是一个整体,通过统筹规划,同样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奶牛场经理张星无介绍,奶牛场有一张时间表,什么时间收割哪一片草地,收多少草量,都有统一安排。
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总体规划、分散种植的模式没有损伤草农的利益,他们甚至赚到了不少当地村民外出打工都赚不到的钱。看着外乡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草获益,柳峰农户开始有了返乡种草的期盼。日前,墩头村村民周维飞率先与一鸣奶牛场签下了20亩草场的承包合同。他说:“村里人都看着我呢,要是效益好,大家都会回来种草的。” (王 晟)
编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广土地规模化经营。一鸣奶牛场有偿租地,免费返租,并通过统筹规划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奶牛场的草料保障问题,并有可能为山区农民本地就业增收开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