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虽不像鸡瘟死亡率高,但造成的损失也相当大,会使鸡的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因此,应引起重视。
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健康鸡往往因与病鸡接触或啄食了病鸡脱落的痂皮而被感染。尤其是鸡舍面积小,鸡只过于拥挤,环境卫生状况恶劣,蚊虫大量滋生时最易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症状:
皮肤型:这一型鸡痘常在病鸡的鸡冠、肉髯、喙角、眼睑、耳球等无毛和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灰白色小结节。小结节逐渐增大并且相互融合,形成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灰褐色厚痂,严重时将眼睑封闭。
黏膜型:这一型鸡痘多发生于小鸡、中鸡,在鸡的口腔和咽喉黏膜上发生黄白色结节,逐渐增大、融合形成一种坏死性假膜,不易脱落,用力剥离后表面易出血。该型鸡痘对鸡危害特大,常常造成鸡只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病死率一般高达50%。
混合型:皮肤、黏膜均被损坏,并造成鸡角膜浑浊,眼球下陷,严重者甚至失明。
鸡痘传播快,而且常呈群体性发生,一旦发现,病鸡必须立即隔离;鸡场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用10%漂白粉,也可用硼酸。在鸡痘多发地区,可在春秋两季进行鸡痘疫苗预防接种。
治疗鸡痘,首先用2%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清洗创面(有痂皮的,用手剥落,然后清洗)。消毒完毕后,用大蒜捣成泥状涂于患面,效果明显,但对口腔、眼结膜处不方便使用,因为大蒜刺激性大。也可用龙胆紫清洗创面,清除完毕后,口腔内用碘甘油涂擦,皮肤上用碘酊涂擦。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鸡痘高免血清进行治疗,疗效更佳。
(刘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