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经验交流

台州

创新载体 为农服务

  台州市立足创新,推行一县一载体,拓展活动覆盖面,促进农村指导员作用的全面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创新宣传载体
  四年来,台州市各级农指办精心设计载体,组织广大指导员,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调查村情民意,畅通信息渠道,为“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中,市农指办以“千名指导员上党课,宣传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组织指导员宣传党建知识和各级党委的1号文件精神,使党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深入人心。十七大召开后,又以“千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宣讲十七大精神”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方式,及时把党的十七大精神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路桥区以“新型农民讲习所”为载体开展宣讲活动,并推行了普通话和本地方言一起使用的“双语宣讲”,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临海市以开展“点评会”为载体,对指导员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点评交流,帮助他们提高针对性和操作性。据统计,四年来全市各级指导员累计走访农户200万户,召开座谈会15.4万次,集中宣讲政策法规7.2万次,主讲党课4.7万次。
创新便民服务载体
  各地以群众公认为目标,积极设计便民服务载体,努力增强指导员工作的透明度,提升指导员工作的服务度。路桥区、椒江区推行《农村工作指导员便民台》,坚持“零距离服务”活动,将指导员照片、姓名、电话、选派单位、承诺事项、监督电话以及群众不知道的或想了解的内容发布在《便民台》上,并到每个行政村张贴公示,既方便群众联系,又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与群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以“驻村百晓”和“村情一本通”为载体,使指导员做到村事百晓、民情百晓、政策百晓,从而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还建立为民办事“五站”机制,即把村“指导员接待室”作为集中办事第一站,把“镇(街道)”集中交办分析协调会作为第二站,把部门领导下访作为排忧解难第三站,把市“服务团”作为处理难题第四站,把市“集中现场交办会”作为解决疑难杂症第五站,为充分发挥指导员为民服务作用建立了系统有效的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温岭市以开设“指导员个人工作室”为载体,拉近了指导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强化了群众“有困难找指导员”的意识,使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形象更加亲民化。仙居县以指导员创业公开承诺为载体,对所驻村的任期目标进行规划,并公开承诺,帮助村民发展经济。
创新办实事载体
  台州市以“干民心工程、促全面发展”为载体,动员各级指导员结合派驻村实际,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依靠派出单位的帮助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挥政策和自身优势帮助解决困难。据统计,全市各级指导员四年来累计帮助所驻村落实经济发展项目16535个,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14418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5253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仙居县三溪村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移民村,2003年村级集体经济不到1万元,在王荣千等几任指导员的悉心指导下,昔日的扶贫村变成了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创新团队合作载体
  临海市以“服务团”为载体,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组成服务团,下设土管建设交通规划服务、农村技术及农村培训服务、农民卫生医疗服务、科技下乡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等五大组,并明确各组的职责和要求,通过交流合作,发挥整体优势,群策群力,化解难题,实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目标。黄岩区通过指导员博客这一平台,聚集全体组员的力量和智慧,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三农”问题。天台县以“助农会”为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力促相关部门、派出单位与指导员间形成互动,建立集中交办机制,解决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急事和难事,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版稿件均由省农办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