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这一目标,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强化保障,全面提高低保规范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地构筑了一道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强化四个到位,以全局的理念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
(一)组织领导到位。区里专门成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计划和任务,完善低保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低保组织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采用多种载体,加强对低保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到家喻户晓。
(二)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衢江区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及时出台了《衢江区城乡低保对象优扶政策实施细则》、《衢江区城乡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基础教育免费入学实施细则(试行)》、《衢江区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衢江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衢江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计算办法》等操作规程。目前,该区低保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确保了公平公正。
(三)资金保障到位。衢江区树立“欠发达地区不欠低保”的理念,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足额安排低保专项资金,确保低保户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
(四)工作考核到位。衢江区把低保工作纳入《社会保障工作目标综合考核办法》重要内容之一,出台《民政助理员目标争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低保工作规范运行。
二、健全五项机制,以务实的理念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
(一)健全审批核查机制。创新推行了“两公示、一评议、一核查”的“211”低保审批工作法,切实把好群众监督关、公认关和低保进出关,准确界定低保对象,畅通低保出口,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二)健全分类救助机制。将低保对象分为三类,按照“重点突出、补助合理、体现差别”的要求,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做到因人施救,不重复、不留盲点。(三)健全自然增长机制。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及时调整低保标准,确保低保标准随经济发展相应增长。(四)健全规范管理机制。深化业务培训,规范档案管理,开展绩效评估,规范低保工作管理。(五)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组织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低保政策落实情况和规范建设情况。
三、开展五大行动,以人本的理念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
(一)开展增收行动。衢江区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契机,创新手段,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下山脱贫、产业扶持等,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步伐。2008年,该区出台了特色专业村建设和低收入农户贷款贴息政策。目前,已发放贴息贷款近3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脱保”和脱贫。(二)开展助医行动。政府对低保对象就医实施救助,并对其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时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埋单。三年来,全区共有1064名困难群众得到救助,救助资金达395.65万元;有近4万名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开展就业行动。衢江区出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就业援助的实施意见》,落实多项优惠政策,真情帮扶低保对象,鼓励农村低保人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四)开展助学行动。从2003年开始,全区实施了城乡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免费就学工程,共资助贫困生33118人次,资助总额为1045.35万元。从2005年开始,全区全面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共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588名,资助总额80.35万元。(五)开展帮扶行动。全区各部门积极出台相关优扶政策,为低保对象免费提供适用技术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使他们享受到社会各界全方位的关爱和帮扶。(作者系衢州市衢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