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对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任锦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市场经济洗礼,目前,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2007年末,全省生猪饲养量超过3200万头,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365亿元。畜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也日趋凸显,据测算,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出售畜产品现金收入660元,同比增长47.98%。但畜牧业也面临着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养殖规模狭小,产业档次不高,结构转换缓慢,人才严重短缺。再加上畜牧业用地紧张以及环保、防疫的压力不断加大,导致我省畜牧业发展困难重重,竞争力低下。为此,笔者认为,必须用创新的思路、科学发展的理念,寻求新的发展方位,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1.重新确定符合浙江畜牧业特色的规模养殖标准,并将它作为政府扶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准入条件。对于一家一户小规模甚至没有规模可言的散养户,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杠杆的作用,要么使之逐步退出,要么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则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已经上规模、上档次和有品牌的大型养殖场和龙头企业,则应率先推进转型升级,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2.把培育现代畜牧业市场主体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建议将培育与推进畜牧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积极探索合作社融资体系建设,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使之成为我省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后畜牧项目、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等要以促进畜牧业增效和带动农民增收为导向,在扶大、扶优、扶强的同时,体现扶德。
  3.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要以种畜禽场为试点单位,建立现代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种畜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要通过政府与保种场签订责任状和协议书等方式,强化对我省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资金和项目扶持机制,加快将畜牧业机械纳入农机补贴目录的进程,建立保种与综合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建设相协调的政策扶持机制。
(作者单位:省畜牧兽医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