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农民工培训不能一刀切

  面对多种多样的需求,对农民工的培训绝不能一刀切,不能只有一份教材、一个模式。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曾一春提出,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以提升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内容,培养新型农民;对转移就业的农民主要围绕城市化、工业化,以培训适应其城市生活能力为主要原则,另外,我们国家每年还有农村的新生劳动力800多万人,他们或留在农村,或者转移就业,都应该纳入农民工培训的范畴之中。
  在厦门,一个名叫张芳的女大学生因其为打工妹创办了一所学校而受到社会的关注。张芳创办了一个电脑培训学校。在辅导那些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打工妹学习电脑技术的同时,她想办法编写适应这些打工妹需求的文化课本、组织她们开展互助性的学习。她的做法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认为,农民工培训不能仅限于职业技能培训,还应该适时地转到创业型培训、提升人力资本的培训上来,让农民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农业院校也应该是支持农民工培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提出,应制订全面的农民培训规划,这个规划应以乡或县为单位进行,规划中要包含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农业院校要发挥人才优势,承担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责任和职责,首先是积极参与培育教学;其次是对培训者进行培训;最后是鼓励大学生毕业后担任“村官”。
(摘自《中国青年报》谢湘 张驰/文 2008年12月2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