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伯伟
中药材是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08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万亩左右,比上年增长7%左右,预计产值12亿多元。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形成五大中药优势产区。浙北产区主要是杭白菊、银杏叶、栝蒌,浙东产区主要是浙贝母、麦冬、海洋药物,浙中产区主要是白芍、白术、浙贝母、元胡、玄参、铁皮石斛,浙西产区主要是山茱萸、西红花,浙南产区主要是厚朴、杜仲、温郁金、薏苡、香茶菜、铁皮石斛、灵芝。其中磐安、东阳、新昌、桐乡、淳安、天台、景宁、缙云、鄞州、仙居、瑞安、开化等强市(县)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5以上,且主栽品种突出,主导产业明显。浙贝母、元胡、白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杭白菊占全国总量的近70%,厚朴、玄参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铁皮石斛已成为全国种植、加工主产区。
近几年开展的“濒危药材种质的保存利用和数据库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取得进展,野生变家种药材品种达50余种,全省种(养)品种达到130多种。已通过认定的中药材品种有9个,2008年通过专家考察的有3个,成为生产上的主推品种,确保了中药材品种的真实性、稳定性,良种应用率达到60%左右。组织制定并实施了省级无公害中药材系列地方标准20个,明显提高了道地药材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
我省的中药材生产已由传统的单家独户向规模化发展。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和企业订单式生产,目前,全省已建立20多个规模在500亩以上的中药材规范化核心示范基地,其中3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全省建立了6个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已通过省级无公害中药材产地认定面积约15万亩左右,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7%左右。17个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各地已成立中药材合作社46家,带动农户3.46万户,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293万亩,联结基地8.54万亩。由于制药企业及产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增强,订单生产基地约占全省中药材面积的50%,其中制药企业建立稳定基地2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