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郁金是一种一株三部位药用的中药材植物,属“浙八味”之一。其块根煮熟晒干是“温郁金”,侧根茎鲜切厚片晒干称“片姜
黄”,主根茎煮熟晒干称“温莪术”。其品质居我国三大郁金(温郁金、广郁金、川郁金)之首。温州的瑞安、乐清为我省温郁金主栽区。温郁金一般在每年4月栽种,11月收获。其生长期间易遭受蜗牛、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危害,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侵害,减少损失。
蜗 牛
发生特点 蜗牛大片危害温郁金一般在五月中旬左右的长苗期,多雨年份发生尤为突出。蜗牛贝壳中等大小,壳质厚,坚实,呈扁球形。大的壳高19毫米,宽21毫米;小的似绿豆大小。大多数在春季4-5月间交配产卵。常取食温郁金嫩叶、嫩梢,形成残留表叶或缺刻、孔洞,密度大时可将小嫩心叶、嫩叶吃光,严重发生时造成缺株断垄。蜗牛爬过的叶片表面留有白色黏滑胶质或使叶片卷成筒状,影响温郁金的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在产卵高峰期铲除杂草,使卵暴露于土面而爆裂;排干积水,破坏蜗牛栖息和产卵场所。
②人工捕杀:逢阴雨天气或大清早,蜗牛大量危害时,人工捕杀成幼螺。
③诱杀:根据蜗牛的取食习性,在田间堆积新鲜菜叶、杂草以及蜗牛喜食的诱饵,于清晨天亮前集中杀灭。
④设置隔离带:每亩用生石灰5-7千克,在沟渠边、田埂边、苗床周围撒上石灰封锁带,有隔离防螺保苗作用。
⑤药剂防治:每亩用6%蜗怕颗粒400-500克,或 2%灭旱螺毒饵400-500克,或 5%梅塔颗粒剂250-350克,或 6密达颗粒剂250-350克,条施或点施于植株土表。
斜纹夜蛾
发生特点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隙性暴发的暴食性害虫,食性极杂,寄生范围极广,一年可发生4-9代不等,寿命5-15天。平均每头雌蛾产卵400-700粒,卵多产于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多数多层排例,卵块上覆盖棕黄色绒毛。初孵幼虫在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留下叶片的表皮,将叶片取食成不规则的透明白斑。遇惊扰后四处爬散或吐丝下附,或假死落地。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白天躲藏在植株茂密的叶丛中或土壤缝中潜伏,多数在傍晚后出来危害,黎明前又躲回阴暗处。成虫食量骤增,取食叶片的危害状成小孔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并危害幼嫩茎杆或取食植株生长点。在田间虫口密度过高时,幼虫有成群迁移习性。
斜纹夜蛾属喜温性害虫,抗寒力弱。发生危害的最适气侯条件为温度28-32℃,相对湿度75-85%,土壤含水量20-30%。因此,一般于7-9月严重危害温郁金。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清除杂草,结合田间作业可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危害前的被害叶。
②诱杀成虫:可采用黑光灯或日光灯诱杀。
③药剂防治:根据幼虫危害习性,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至3龄幼虫分散前,一般选择在傍晚太阳下山后施药,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雾叶面及叶背,使药剂直接喷到虫体和食物上,触杀、胃毒并进,增强毒杀效果。在卵孵高峰期可选用20%毒刺乳剂1000-2000倍液,或480克/升乐斯本乳油50-75毫升/亩,或5%卡死克乳油1000-1500倍液,或0.3%爱禾乳油6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在低龄幼虫始盛期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4%美满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3000-3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卷叶虫
发生特点 卷叶虫一年发生5-6代。如在温郁金生长前期危害,对产量影响不大。而在温郁金发稞期危害,则会破坏功能叶,造成减产。因此,防治温郁金纵卷叶螟用药适期应在3龄幼虫前,严重发生的要在幼虫孵化高峰至一龄高峰期用药,一般发生的可在二三龄期用药。实践证明,用药防治最适期是在发蛾高峰后10天左右,具体是当各代有少量蛾子出现时,开始田间赶蛾,每天赶一次,查到田间蛾量基本不增加为止,以蛾量最多的一天为发蛾高峰日。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清除杂草,结合田间作业可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危害前的被害叶。
②诱杀成虫:可采用黑光灯或日光灯诱杀。
③药剂防治:防治温郁金纵卷叶螟一般采用药剂喷雾法,许多农民为了节省劳力和时间,往往每亩只喷1桶水,虽然用足了药量,但由于对水量少,喷雾不均匀,药液不到位,防治效果差,且易造成药害和农药中毒现象。据我省经验,每亩用药要兑足60公斤水均匀喷雾,才能收到应有效果。药剂选择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500克加20%三唑磷乳油100克~150克,或480克/升乐斯本乳油50-75毫升喷雾防治。
日晒病
发生特点 温郁金日晒病早期多表现为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出现干枯黄色斑点或黄色斑片,有时向阳的叶片中央也会出现类似枯斑,初为红色,后变黄,最后呈现灰白色。病叶和健叶分界不明显,有时病部枯萎下垂。
温郁金日晒病为生理与病理的混合性病害。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在温郁金植株幼苗期,由于叶片柔嫩,在阳光强烈而土壤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发生更加普遍,危害也更严重。
防治要点 ①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
②及时补充水分。干旱严重,土壤普遍缺水时应及时浇水或叶面喷水,以控制病情发展。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 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干旱少雨时,喷药间隔期可适当延长。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药3-5次。
枯萎病
发生特点 温郁金枯萎病早期多表现为受害叶片的叶尖、基部、中部、半边叶出现干枯萎黄,逐渐至全叶萎黄。初为黄绿色,后变黄,最后呈现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有时病部枯萎下垂。
温郁金枯萎病为生理与病理的混合性病害。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在温郁金植株幼苗期,由于叶片柔嫩,在阳光强烈而土壤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发生更加普遍,危害也更严重。
防治要点 ①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
②及时补充水分。干旱严重,土壤普遍缺水的应及时浇水或叶面喷水,以控制病情发展。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 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消黄液(自拟配方)每亩25000毫升等喷雾防治。干旱少雨时,喷药间隔期可适当延长。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药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