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道德法制

可敬,老人带头修桥铺路

  清晨6点多,天刚亮,温州瓯海区丽岙镇杨宅村的一角,几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就已挥舞着铁锹、榔头,在工地上忙活起来了。
  从去年入夏至今,在杨宅村,几乎每天早上,这几位老人都会早早去工地上修桥、修路。
  被老人感动的村民们,也积极捐资修路。如今,杨宅村原本崎岖的道路,已有一大半变成宽敞、整洁的水泥路。
  这些热心老人们说,他们的愿望是,将村里的水泥路和外面的马路连接起来。
  在杨宅村发起捐资修桥修路的是3位老人。
  杨宅村的西面,有一座叫“洞桥头”的桥,这是一座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石桥。前几年,石桥已渐渐成为危桥,而每天依旧还有很多村民必须要经过这座桥。
  张业兴、张业弟兄弟一个78岁,一个64岁,是当地有名的石匠,哥哥张业兴年轻时曾参与修建新安江大桥,做了一辈子石匠的兄弟俩对桥梁很有感情。
  看到“洞桥头”渐渐破败,去年6月份,兄弟两人有了修桥的打算,他们将想法告诉村里另一位热心老人杨碎弟,他也很支持张氏弟兄。
  说动手就动手。张业兴、张业弟分别拿出1万元,杨碎弟拿出2000元。不久后,村民们就看到,老人自己买来材料,开始动手修桥,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
  3位老人的举动,让村民们非常感动,他们也开始纷纷为修桥捐款,修桥的资金很快到位。同时,村里其他一些老人也陆续加入到义务修桥的队伍中,他们分工明确、热情很高,被村民们称为“十老人组”。
  去年年底,修葺一新的“洞桥头”呈现在村民们面前,捐款还剩5万多元,想到村里唯一通往外界的小路不但狭窄、坑洼,于是老人们提议:“不如将村里的路一并修好。”
  从去年年底至今,杨宅村的水泥路已经修了1000多米。
(周吉敏 金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