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
州区农业产业
提
升
的
秘诀
本报记者
金茹
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会产生乘数效应。近年来,深谙此道的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通过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培育农技队伍,创新农技服务方式,搭建农技创新平台,促进了该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优质种子种苗是鄞州现代农业的“第一桶金”。3年前,鄞州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南方生态阔叶树容器苗工厂化生产基地,基地繁育的300万株容器苗木质量如今已达到优质商品苗标准,苗种销售覆盖全省各地。去年,鄞州区畜牧站牵手市内6家大型养猪企业,投资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全国第三家大型猪人工授精站,不但提高了高品质种公猪的利用率,实现优良基因的远距离共享,而且提高了母猪的繁殖率,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其他如华东土池蟹苗繁育中心、日本锦鲤繁育养殖中心、农业种质资源中心等优质种苗基地的建立,同样让鄞州向种苗强区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陈亨亮、陈明、贾明光……这些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但他们是该区首批签约的“新型农民”,在鄞州农业领域声名显赫。为吸引高学历人才发展现代农业,鄞州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高素质新型农民扶持办法:凡符合相关规定、在当地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按承包面积、经营规模大小,每人每年给予1.6万元至2万元补助,并享受城镇居民养老、医疗等5项保险,在农业继续教育、农业项目申报、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区农业科技人员同等待遇。2008年,该区的第二批新型农民“出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5位新型农民学历都在大专以上,他们有的养鸡养鱼养猪,有的种稻米,也有种果木、花卉的。
如今的鄞州,已拥有不少自主研究的农业新技术,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每亩可节本增效140元左右。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目前鄞州已成立农业民营科研机构27家,涉及畜牧、水产、林特、食品加工、生物技术等方面,已成为该区农业科技创新的一支生力军。
今后3年,鄞州区将建成10个市级万亩农业产业化基地、10个5000亩区级产业化基地、20个镇级千亩产业化基地,同时将加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使全区农业特色产业和主导农产品基本上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现代化设施及先进科技相配套的现代高效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