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你好!
我是宁海的梅农,每年杨梅采下来3天就要烂,损失不小。日前,我在贵报2009年1月17日第4版《杨梅保鲜半个月 一个桃子近百元》一文中得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励建荣教授开发出了一种综合保鲜技术,使杨梅的保鲜期延长了5—10倍。我很想了解,这个技术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我们农民可以使用么?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农民 钟式恩
调查手记
据了解,钟式恩信中写的保鲜技术是由励建荣教授带领的团队历时10年攻克的。
据励建荣介绍,虽然杨梅保鲜技术已在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成功应用,但目前都是以项目的形式来使用的。“技术运用成本太高了,一个项目的投资在上千万左右,一般农民都承受不起。”励建荣告诉记者,该技术要大规模连片推广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比较适合基地试用,以后慢慢推广。
励建荣说,杨梅保鲜技术也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只使用一种药剂就能达到目的。这项保鲜技术从杨梅采摘前就要开始实施,采前施钙肥、覆地膜,采后浸钙涂膜处理,同时对杨梅果实进行分级、挑选,再用抑霉剂喷涂处理,然后分装到小盒子里,并采取分装、衬垫、吸渗露水措施。包装后堆放层数以小于10层为宜。贮藏的温度也很重要,越接近0℃保鲜效果越好。如果采用整套的杨梅保鲜技术,可以使杨梅保鲜期达到20天,好果率达90%以上。
经测算,如果全省所产杨梅用上这项保鲜技术,可年增产值12亿元左右。
见习记者 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