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鹏) 过去在桐乡一些农民散居的村落,经常可见生活污水横流,蚊蝇成群。如今,这样的景象消失了。说起这一变化,石门镇民丰村农民许全林往自家后院一指:“这都归功于微型污水处理站。”
让农民拍手称道的微型污水处理站,是桐乡市结合农村实际推出的一项治污新举措。由于当地农村地势平坦,农民居住相对分散,若采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不仅管网设计困难,而且维护成本高。单家独户建微型污水处理站,不仅成本低,而且运行维护费用几乎为零,一般年处理生活污水80多吨,可满足普通农户日常需求。“解决民生问题,就要从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入手。”桐乡市委领导说,该市将农村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列为实事工程,目前已改造两万余户。今后,结合生态村、整治村等建设,市、镇两级财政将每年拿出900万元,村级配套400万元,计划每年改造1万户,让全市10万余户农户都过上洁净的生活。
更让农民舒心的是,建微型污水处理站不用自己掏一分钱。河山镇东浜头村委会主任朱树荣算了一笔账:一座微
型“污水处理站”造价约1300
元,市财政对每户补贴600
元,镇里补贴300元,余下的
由村承担。去年,东浜头村有
180户农户新建了微型污水
处理站。
[链接] 微型污水处理站的最大亮点是“六格过滤法”。据介绍,六格式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系统的前两格对粪便发酵灭菌后,流入第三格与餐饮等生活污水汇合,再经酸化池、发酵池、过滤湿地池处理,除去有机物,降解氮、磷,到第六格时变成达标排放的清水,无味无害,农民可以直接用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