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物写真

“点菜成金”的吴金宝

  通


姚德延
  班岱后村位于省级贫困乡庆元县四山乡,多年来,经济薄弱的班岱后村一直苦苦探寻着脱贫致富的道路。2004年,吴金宝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几年的努力,吴金宝已带领村民在高山上种下了一只又一只 “金元宝”,把村民一步步领上致富路。
“高山蔬菜是我们的致富源”
  吴金宝上任村支书后,开始走访群众、外出考察,为村民寻求一条致富路。班岱后村的大田大多处在植被茂盛、无污染的高山上,通过调研,吴金宝认为这是开发高山蔬菜基地的好资源。于是他率先示范,积极引导村民发展高山蔬菜。2005年春天,吴金宝从该县农业局引进了“特新白玉春”萝卜和“川红”四季豆良种,在自己的0.3亩地上进行试种。经过精心管理,他的试种获得了成功,萝卜和四季豆在县城市场上出乎意料地畅销。
  试验的成功,让吴金宝找到了一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路子。为引导村民实行“低农残、无公害、有机化”种植,吴金宝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试验。他采用营养钵育苗,双地膜覆盖,使萝卜、四季豆上市提早;他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好的地段,连片种植,隔年轮种,来预防萝卜、四季豆病害;他调整施肥比例,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些管理技术成熟后,他又手把手地把这些科学种菜的成功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村民们。
  如今,班岱后村90%的农户都种起了高山蔬菜,品种也由萝卜、四季豆,扩大到扁豆、小尖椒、松花菜等10多个市场紧俏新品种,建立起面积达1200多亩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培育了1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22户。“高山蔬菜就是我们的致富源,今后肯定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吴金宝对此充满信心。
“大家富,我高兴”
“群众富了,我才高兴。”这是吴金宝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当村支书以来严格信守的诺言。
  村民吴文宝,是村里的困难户。吴金宝当上村支书后,竭力动员吴文宝学种高山蔬菜。可吴文宝并不买他的账,把手一推说:“我没有本钱,怎么种?”吴金宝说:“没有钱我给你垫上,等赚了钱再还我。”“种菜我不懂技术。”“我教你。”就这样,吴金宝替他买来了蔬菜良种,购来了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从2006年开始,吴金宝手把手地教吴文宝科学栽培高山蔬菜。3年下来,吴文宝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经常对人说:“要是没有金宝,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在吴金宝帮助下种菜致富的村民,还不止吴文宝一个。班岱后村90%的农户都种蔬菜,有时难免资金周转不过来,村民去生产资料商店买化肥农药要赊账,人一多,商店就不赊了。吴金宝知道后,就跟商店老板说:“我们村的人来赊账,全由我担保,他们不付跟我要。”
  班岱后村人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900多元,今年他们要向人均6000元的目标迈进。对此,村民异口同声地说:“这都是因为我们村有一个好带头人。”
致富路越走越宽
  高山蔬菜种多了,没有品牌卖不出好价钱,没有营销队伍就无法将蔬菜销往外地,这怎么办?吴金宝为此又动起了脑子。2007年,吴金宝在四山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精品蔬菜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四山牌商标,实行种植、质检、包装和销售“四统一”。为了消除菜农的后顾之忧,他又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三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他担任理事长,带领菜农开拓市场。接着,他又在村里建起了一个蔬菜交易市场,经过精心运作,蔬菜交易市场很快红火起来。为把高山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合作社又建起了120立方米冰库。如今一到蔬菜上市,村里每天向福州、温州、杭州等地市场销售三四车蔬菜,全村没有出现蔬菜积压现象,班岱后村高山蔬菜的“蛋糕”因此越做越大。
  与此同时,吴金宝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带领村民发展笋竹两用林、锥栗、香菇等。目前,班岱后村已初步形成了一户一亩效益田、一户一亩林果园、一户一人(外出务工)去赚钱、一户万段菌棒及规模养殖的多元化致富模式。“现在,我们的发展路子越来越宽,今后的发展就更有优势了。”
  在吴金宝和其他村干部的带领下,短短几年间,班岱后村已从一个经济薄弱的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吴金宝也先后获得庆元县“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富民书记”等光荣称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