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古代教师称谓多

  先秦时期,教师统称为“师傅”,亦称“师父”,将“师”与“父”并称,可见人们对教师的尊敬程度。战国时代,称教师为“博士”。汉代有称之“师资”的,汉代太学的教师称“学官”,也叫“校官”。两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当时汉武帝很重视教书育人的人才,称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精通儒家经典、从事教学的学者为“贤良文学”。东汉时太学教师称“讲郎”。西晋国子监教师称“助教”。
  “教师”之称始于宋代,为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太学教师刚称之为“学政”。明代掌管课试之事的教师称“教习”,至清末举办学堂仍沿用“教习”之称。
  此外,我国古代教师还有司业、师保、教谕、监学、学正等称谓。
  到了现代,人们赋予教师种种美誉,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
(澄波/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