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林业

乡土树种为何香不起来

  近年来,各地的绿化建设火热开展,林地面积快速增长,然而,有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乡土树种一直香不起来。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一是因为近年各地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树种,乡土树种渐受冷落;二是大多数乡土树种生长慢、成材晚,而引进的速生树种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三是受项目造林规划树种所限。多数项目造林均由园林设计人员作规划,一些园林设计人员对许多优良乡土树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不了解,规划设计很少选用优良的乡土树种,造成乡土树种需求少,于是就形成了优良乡土树种长期得不到开发的尴尬局面;四是乡土树种受自身因素所限。如榆树生长速度很快,但它有个致命缺陷——病虫害严重。另外,一些乡土树种生长速度较慢,如红楠、女贞、青冈,其观赏性不足也是乡土树种的较大缺憾。
  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的优胜劣汰、自然竞争后才留存下来的,它们对当地的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易繁、易栽、易活,养护成本低,在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水土保持、丰富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家认为,绿化建设既要注重景观效应,又要有生态效应,应该充分发挥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各自的功效。外来树种的景观效果明显,而乡土树种长期生长于当地,适应性好,生命力强,能发挥森林的自养功能,养护管理成本较低;多种乡土树种的组合造林,实现了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可以构筑稳定的生态群落,提高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能力,稳定当地的自然植被;另外,在植树造林中,增加乡土树种,可凸现本土特色,增加自然野趣。乡土树种应该尽快香起来。(徐定平 袁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