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防灾减灾样本

农民信箱成防台

“通讯员”

  样本评点:创建于2005年的浙江农民信箱,以快捷、方便、真实和信息对接率高等特点,不仅在农产品交易、农技服务、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灾害预警预报上也大显身手。
  [实例]2006年8月的一天,“桑美”台风即将登陆浙南闽北一带,最大可能正面袭击苍南,苍南县农业部门及时通过农民信箱将这一信息群发到全县所有农民信箱用户手机上,提请各方早做准备。在“桑美”台风登陆的前后,该县农民信箱联络支站共群发信息15万条次,在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降低了台风带来的损失。农民信箱被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抗击台风的“通讯员”。
  杨国华是苍南涵鑫海产品加工厂的老板,他的海产品养殖基地在苍南县霞关镇,正是此次台风登陆的地方。台风过后,他的养殖基地损失惨重,价值近60万元的网箱、海产品被台风吹走。在空荡荡的养殖基地,杨国华说:“这是天灾,躲不过的。好在我的手机收到了农民信箱短信,及时叫基地的养殖户转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此次台风中赚到的是,养殖基地里的50多位养殖户,无一伤亡。
  苍南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有不少蜂农注册了农民信箱,合作社负责人说:“这可给我省了不少事,像防台这种事,我就不用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我上网鼠标一点,他们就都能收到信息。”他说,台风“海棠”来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途径,他们合作社损失了80多万元;超强台风“桑美”来前,他利用农民信箱及时通知蜂农转移低洼地带的蜂箱,垫高蜂箱底部,加固蜂箱盖顶部,“桑美”的威力比“海棠”大很多,但他们的损失却降低了40万元。
  在抗击“桑美”台风中,借助农民信箱这个“通讯员”,苍南县共及时转移群众2万多人次,降低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灾后自救挽回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 (林昌管 董智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