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E创业加油站

高薪不拿 城市不待

  “我要在40岁前创建自己的事业。做农民,是想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村里比我年龄大的,看不上这行;比我年轻的,做不了这行,所以机会就非我莫属啦!”这就是1997年毕业于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学生章志成的涉农理由。
  大学班里一半的同学现在已经是博士学位以上了,出国的出国,做研究的做研究,四分之一的同学进入了机关,只有他“不思进取”回家务农。这个农民还有个怪脾气:为了保证那200亩有机地,连除草都用人工。为了这个有机梦,章志成虽吃了不少苦,但他乐意!
  10多年前,章志成从浙大毕业,放弃了去事业单位的机会,选择了一家公司做职员。2007年夏天,他又放弃了公司优厚的待遇,选择了承包荒山种毛竹。因为他要的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
  但是创业谈何容易啊!承包一片满是灌木却没有一株竹子的山,这在农村简直是一个笑话。但是机遇总是给努力着的人,章志成终于在富阳承包到了这片山地。
  200亩的山地被章志成规划得井井有条,山上肥沃的土种毛竹,因为土质好就不用重新开垦,省时又省力;山坡上贫瘠的地方经过改造可以种果树;山脚下的水库可以养鱼。至于那些良田,就搞个农业体验基地,可以用出租的方式租给城里人,平时由专业人员帮忙管理,等有空了就可以来体验农耕的乐趣。“还记得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山上连路都没有,现在已经开出了一条3米多宽的石子路,开个拖拉机都能进去。”
  日子过得真快,后山种的桃树已经结出了果实,山上的竹子和阔叶林又窜高了一大节。“做农业要耐得住性子,现在最热销的是土鸡蛋,虽然要2元一个,还是供不应求。前不久有朋友在他那买了一些,结果回到办公室就被抢空,他儿子一个都没吃到。”“目前农场并没有盈利,竹子长成需要六七年时间,每年要施两次肥,还要雇用工人打理,投入不小。不过有机蔬菜、水果很受欢迎,农业始终是阳光产业,也是我的理想。”章志成自信地说,“今年我可以拿世界银行的生态贷款了,明年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要来山上搞一个科研基地,接下来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厉曼娜 章利成 张妍婷)
  本栏目刊登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创业点子、创业后援等内容,欢迎投稿。如果你在创业中遇到困难,也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