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冷却系统等关键部位动动“手脚”,就可以解决工程运行过程中产气与用气的矛盾。近日从温州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温州市农能办专家这一突发奇想式的“动作”,为永嘉农民解决了一大难题。
从2006年开始,永嘉县根据自身优势建设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确定了以纯沼气发电技术为纽带的生态循环模式,并在大中型沼气工程中推广应用,使畜禽粪便成了“宝贝”。但夏季气温高、沼气池产气多时,沼气用不完排入大气层,造成二次污染,而冬季气温低时,发酵变慢,产气少,又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去年,温州市能源办专家对沼气机组进行改造,引入纯沼气发电-余热利用技术,提高沼气产气率。以位于永嘉县的浙江盛华畜牧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存栏生猪4000头,年平均出栏商品猪8000头,于2005年10月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在市能源办专家的帮助下,去年6月,该场引入纯沼气发电—余热利用技术,不仅提高了冬季沼气产气率和治污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夏季产气率。
这一改,改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沼气机组改造后,产气率翻了一番。污水实现了循环利用,做到零排放,据测算,沼气工程在纯沼气发电—余热利用技术的调节下,沼气得到充分利用,消除了夏季气用不完排入大气层造成的二次污染,还消除了干粪堆场臭气熏天的现象。
据悉,目前该技术仅在永嘉县试行,待进一步成熟后将向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