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程益新
自古浙江出名茶。名茶荟萃之乡,到底谁是其中的佼佼者?经省农业厅历时8个月的全面评审,6月28日,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从初评产生的16个候选名茶中胜出,它们是:越乡龙井、松阳银猴、大佛龙井、开化龙顶、径山茶、武阳春雨、安吉白茶、绿剑茶、千岛玉叶、金奖惠明茶(排名不分先后)。望海茶、乌牛早、余姚瀑布仙茗、天台山云雾茶、龙谷丽人、紫笋茶同时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茶。西湖龙井获得“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 国家礼品茶——西湖龙井”称号。
评选公正毋庸置疑
记者在评选现场看到,此次评委会由17位专家、领导组成,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茶产业首席专家杨亚军、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等茶叶专家均在评委之列。
评选标准几上几下,从去年10月一直琢磨到今年3月份,而且提早半年征求所有参赛县(市、区)的意见。最终,评选活动的客观评定内容从原来的品质、规模、知名度、包装、标准化、产业化5个方面27个因子,扩大完善到品质、规模、知名度、标准化、组织化、管理、包装、文化等8个方面38个因子,从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及现代化引导要求出发调整了分数权重,并增加组织化,产业管理及茶文化三大项的考量指标,更体现了茶产业发展趋向要求。
有趣的是,最后评委评选结果和综合得分排序前十名惊人一致,公正性毋庸置疑。
各方“剑客”志在必得
鉴于对此次评选的重视,武义、嵊州、开化等8个县(市、区)均由县(市、区)领导带队,各地农业局长、茶叶专家都准备了厚厚的答辩资料。
“为了此次比赛,我们对答辩材料数易其稿。”开化县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化的陈述材料不仅经茶叶产业专家多次推敲提炼,还特别邀请了宣传、文化部门的“写手”提供意见。电脑里的材料,可说是逐字逐句打造而成,“昨天晚上一宿没睡,又改动了几个字。”
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稿子也反反复复地修改,就连最后上报后,又经过多方讨论再次上报了一份最终定稿。“针对标准,我们请专家逐项细细研究。”景宁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的就是茶农增收
据了解,此次评选按茶叶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及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品质分的比重尽管从原来的30%下降到25%,但仍占最大比例;知名度占12%,其中包括商标、网络知名度等要素;首次列入评分要素的文化占了10%,近5年的茶事活动、茶历史遗存等都成了加分条件。
针对这次评分标准的变化,开化县政府负责人表示,评上第二届浙江十大名茶后,县委、县政府将更加重视茶产业发展,力争到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名茶3500吨、精制茶2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涉茶“三产”总产值超10亿元。余姚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这次没有评上“浙江十大名茶”,但是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推动茶叶产业发展,今后5年将投入1.2亿元资金,其中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升。
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璇认为,成为十大名茶,首先要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品质好坏是其决定性因素,然后进一步促进知名度的提升和茶文化底蕴的挖掘,最重要的就是给当地茶农带来多少实际收益。他说,我省的绿茶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但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其继续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打响品牌、在金融危机面前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如何综合利用夏秋茶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