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对绿色农业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张学正
  近年来,台州立足于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一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边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台州现代农业的绿色效益。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市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57个、绿色食品186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97个、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基)地314个。
  当前,台州虽已形成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管理机构和队伍欠健全,生产基地规模不大,经营档案欠规范,市场流通尚不配套,监管执行欠严谨等。笔者认为,对绿色农业应实施精细化管理,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对注册检查员要进行培训,建立检查员签字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监管责任制,实行绿色标志企业监管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专职检查、监管队伍,提高执法水平。
  2.扩大精品基地开发规模。要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实施基地农田保护和耕地流转制度,促进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如推广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使用农家肥等养地技术;回收农膜,净化土壤,改善土壤环境;重视新品种和高科技的推广应用;按照标准化、无公害的要求,设立基地或示范点标牌,开展村镇精品农业基地和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同时健全防灾减灾生产体系。要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模式,确定乡,村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重点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建立绿色精品农业生产基地。
  3.实行精细档案内部追溯。规范生产记录卡定期登记制度,在生产、加工、供应、销售等环节都要健全经营档案,实行全程规范化运作和管理。推广农产品“身份证”——产地编码卡制度,按一个产地区块配一套产地调查资料、一套管理措施及系列工作制度,引导千家万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绿色信息联系卡制度,及时把握绿色农业的发展动态,定期记录和公布绿色农业生产信息,为绿色食品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情报。
  4.完善精品市场流通机制。要发挥物流配送中心的纽带作用,注重在高收入人群聚集地设立精品直销专柜、精品专卖店、精品配送专线等营销机构,制定精品准入规则,规范经营农业精品。要实施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农业部门可设立绿色举报电话,对发现不安全食品的,分“严重、危害较轻、一般不会有危害”三种级别定级;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安全级别,在批发、零售、用户(学校、医院、饭店)、消费者四个层次实施召回。
  5.定期执行全程联合检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市县质检站的检测能力,引导乡镇、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动态监测点。同时,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检测的技术水平。要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种、企业的专项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绿色食品的流通行为。
(作者单位:台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