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外资相中我国养猪业

  从高盛亚洲投资2005年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到2008年德意志银行出资6000万美元购买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3年来,外资布局中国养猪业的消息不绝于耳。
  在进入养猪行业的外资企业中,不少企业选择了以种猪育种为突破口。全球最大的种猪育种公司美国PIC在山东拥有龙大、万福等几家祖代猪场。中国社科院专家刘玉满指出:“育种是畜牧业的制高点,也是我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
  从“预混料生产商”变成了“预混料商+生猪生产供应商”,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通过在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收购养猪场,已经成功转型。有专家指出,外资在中国养猪业的优势主要在于资金实力雄厚,容易整合上下游,产生规模效应,形成垄断。而中国养殖企业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普遍未成规模。
  然而,养猪业并不是个暴利的行业。中国畜牧业协会原副秘书长锦继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产能过剩。闲置的产能可能在50%左右。而且商业养猪的产值利润率只有8%,也就是投入1000元,可能只赚80元。”
  专家普遍认为,说外资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操控价格为时过早。刘玉满指出: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中国应该制定好准入标准,如技术、环保都需要外资企业达标,不能盲目放任。他认为,外资进入养猪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先进技术,行业竞争,而另一方面也将伤害中小农户利益。
  (摘自《国际金融报》2009年7月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