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国际转基因公司屡屡设置转基因“专利陷阱”,向别国的农产品、研发技术以及作物种子植入自己的专利“芯片”,企图垄断转基因产品市场,获得定价权以赚取暴利。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阿根廷大豆。美国的转基因种子进入该国仅6年时间,就占据了该国大豆种植面积的99%以上。阿根廷农民要为每吨出口转基因大豆支付15美元的费用。
其实,横行国际市场的转基因大豆,嫁接的核心基因却是来自我国野生大豆。美国孟山都公司从中国野生大豆提取高产基因发明了“高产大豆”,并一口气提出了64项专利保护请求,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一项有关高产大豆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
更有甚者,作为有着7000多年水稻种植史的中国,其稻种资源也被国际转基因巨头们觊觎已久。目前我国最接近商业化生产或正在研究的8种基因改造水稻,全都有国外专利“芯片”的植入,一旦商业化种植,将对粮食主权埋下重大隐患。
(摘自《新华日报》 姜晓晓李玲/文 2009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