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这句意在精心经营特色林业的顺口溜,成了常山农民的增收经。近日,常山县林业局林技专家应邀到天马镇箬岭油茶基地,指导农户高位嫁接新品种高产油茶。农民照着做,一点不马虎。不少农民说,这项技术会给农户每亩增收300余元,自然要精心做。
常山县土地总面积为165万余亩,其中林业用地121万余亩,占73.5%。近年来,县里围绕林农增收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发展特色林业,同时致力于毛竹、油茶低产林改造,提升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拥有胡柚、毛竹、油茶、药材、原料林等为主的5大特色基地70余万亩,总产值8亿多元。
如今,种植食用竹已成为何家乡江源村村民增收的一条好途径。村里有400多户农户种有食用竹。近几年,因实施早出覆盖技术,竹林增产明显,一般亩产有1000多公斤,高的可达1500公斤,去年产值500余万元。
此外,近些年,常山一直采用垦复、施肥、整枝修剪等方式,改造油茶低产林。目前,油茶亩产已由原来的5公斤左右提高到近15公斤。全县已累计完成油茶低改2.5万亩。以往,油茶枯饼用来烧火,现在却成了“香饽饽”。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对茶饼实施深度开发,其价格从10年前的每吨二三百元,猛增到去年的1500元,以全县每年4000吨茶枯饼计算,仅此一项可为农户增收480万元。
据统计,去年该县林业总产值逾13亿,助农增收2000余万元。
(徐功富 胡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