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万亩林场主 资产上亿元

  何建明出生在德清县伐头乡,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可他的创业经历却颇为丰富:他做过一次性擦鞋纸,倒腾过小饭店,后来又干了木材贩运。每一段经历都充满了未知与坎坷,他笑着承认自己当初做梦也想不到,最后会从一个贩木头的变成一个种木头的。而当初抱着回报山林梦想的种树人,如今也得到了大山的回馈,已坐拥10座林场,有了上亿元资产。
贩木商变身林场主
  早在1998年,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的何建明,已成了德清县最大的木材贩运商。当时,他脑中萦绕着一位东北林业干部的一段话:由于大量采伐,当地的林木资源正逐年锐减。而身为木材贩运商的他,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木材生意越来越难做。一个念头瞬间在这个木材贩运大户的心头萌生——包山种树!他想借此回报大山。
  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他顺利地承包了营盘山和小漾山各600亩左右林地,承包合同一签就是20年。
  因这两片山林荒芜多年,根本无法满足大片造林的需要,何建明前后花费了10万余元的人工费,才将山地规整完毕。随后,他又请来专家现场考察,因地制宜种上了美国松和杉树。为了经营这两片荒山,何建明连同租金一次性就投入了100万元。
  随后几年,何建明又不断“吃进”荒山。现在,他一共拥有10个林区,山林总面积达1.055万亩,共种植了用材林、速丰林、果树、毛竹及各种绿化苗木系列共100多个品种,数量达230多万株,林业总资产8900多万元,而且他的林业总资产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推行立体经营
然而,一路走来,何建明当“山大王”当得并不顺。先是资金出现问题,当时所有林场的投资加起来超过了1000多万元,何建明花光了10年来苦心经营的积蓄,只能靠一家木材加工厂勉强维持。随后因投资理念不同,何建明和妻子又离了婚,他独自一人搬到山上,守望着最后的希望。
  后来,何建明利用间伐,从密集的树林中挑选一些成形的树木砍伐,换取资金。之后,他摸索出了循环套种模式:在用材林幼苗期,利用林间空隙,引进成材较快的绿化苗木。经反复研究,何建明决定栽种一些大众化苗木,目标直指杭州市的各个社区绿化工程。绿化苗木的成材期是二三年,能在短期内带来收益。反复套种就可为林场循环提供资金,从而维持用材林香樟、竹子的生长,最终获取长期效益。
  2007年,何建明又在林区放养了8000只“浙北虫草”土鸡。这些土鸡以林场里的虫、草为主食,降低了锄草、治虫的成本,鸡粪肥土,降低了化肥成本,提高了树苗的生长速度。这项循环经济模式为他每年节本100多万元。
  当年,很多饭店向何建明订购土鸡。2008年,何建明索性利用自己山林多的优势,一下子养了12万只鸡,一年下来,12万只鸡全部销售一空,取得了2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如今,“浙北虫草”土鸡已销往湖州、杭州等地,并成为上海东湖集团指定宾馆用土鸡。
  有了这两笔稳定的现金流,何建明年入1000万元收入轻轻松松。何建明的山林着实成了一座座“绿色银行”。
迈步旅游业
  何建明苦尽甘来。“现在是不是觉得‘山大王’做得蛮好的。”笔者问,“还不够,现在我要开始做旅游了!”没想到,何建明的经营理念又一次发生了转变。
  现在,他正围绕林区,开发农林观光旅游项目,预计到今年底,可建成集生态养殖、现代林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另外,他的一个占地4000余亩的“水云涧”旅游项目,还被列入了德清县“十一五”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钟 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