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村在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时,不到1个小时就走了近半数,最后听完授课的农民还不足1/3。农民要学的是科技含量高、适销对路效益好的种植、养殖技术。然而不少农技人员在培训时往往“老调重弹”,把过去反复讲过的、目前普遍掌握的内容拿出来再讲,自然受到农民的冷落。
笔者认为,承办单位和部门在组织培训前,要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展开调研,贴近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围绕当地优势产业、项目,开展农民最需要的科技知识和适合农民“胃口”的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要督促农技人员切实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做到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因势而变,适时让农民群众吃上农技“新鲜菜”,掌握更多更好的致富门路和种养技术。
(摘自《农民日报》 陆成之/文 2009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