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道德法制

21年,从牙缝中抠出43万元助学

这位老农的善举值得钦佩

  今年57岁的徐孝德是嵊州市黄泽镇的一位普通农民,看到家乡校舍破旧,孩子们读书的环境比较艰苦,他从1988年开始向当地教育事业捐款,迄今,已经坚持了21年,总捐款额达43.5万元。
  这21年来,无论自己面临多大的困难,徐孝德始终没有忘记捐资助学,有几年,他的捐助款甚至是借来的。
  他立誓要让农村孩子“读好书”
  徐孝德从小由于家庭困难,只读了3年书就去打工,吃了不少苦。1986年徐孝德办了个小型毛竹加工厂,经过一年多的经营,生意逐渐好了起来。钱包渐渐鼓起来的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用赚来的钱享受一番,而是想到了当地的学校。他发誓要让村里的孩子“读好书”
  1988年,徐孝德拿着1万元现金来到当时的黄泽镇校。21年前的1万元,对于当时还不富裕的普通村民而言,并不是小数目,但徐孝德没有丝毫犹豫。
  这1万元仅仅是个开端,从那年起,徐孝德就坚持每年向当地黄泽镇中,黄泽中心幼儿园等捐款,每年“六一”儿童节前他就会把钱准备好送到学校。1990年黄泽镇上发大水,黄泽镇校损失惨重,徐孝德一口气拿出5万元修建学校。
  据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统计,徐孝德21年来的捐款总额高达43.5万元。
  黄泽镇中王校长说,徐孝德多年来坚持捐款助学,而且这些钱都是他从牙缝里省下来的。
他对自己很抠门
21年捐款40多万元,徐孝德却并不富裕,对自己,甚至很抠门。
  徐孝德外出时,住的一般都是10元钱一夜的小旅馆,吃的是三五元钱一份的快餐。虽然捐款的钱足够买好几辆汽车,但徐孝德一直没动过这个心思,平日里来来去去骑的是一辆旧自行车,身上穿的都是镇上庙会时从地摊上买的。有熟悉他的村民笑称:“将他从头搜到脚,全身上下也不会超过一百元的。”
  徐孝德的妻子王灿芹以前给别人加工领带,每天从早做到晚,还常常将领带拿到家里来开夜工,每月挣1000多元以贴补家用,两口子在家里吃得也很节约,菜是自己种的,外加一碟豆腐乳。徐孝德的妻子对丈夫的行为也很支持,从来没有埋怨过一句,还教育一双儿女要向父亲学习。
  直到现在,徐孝德的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家具,唯一值钱的就是近年来新装上去的空调,但是两口子又舍不得多花电费,很少用空调,天热时就开个风扇纳凉。
  曾经卖房还债,依然不忘捐款助学
  1996年,徐孝德开办的加工厂亏损严重,欠了一笔债,不得不把当时黄泽镇上一幢房子卖掉还债,之后买了一间便宜的房子,一家四口都挤在里面,直到现在,他们一家人还住着。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年徐孝德还是瞒着家人偷偷拿了1万钱去捐款,当时他不敢跟妻子提及,怕妻子责怪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去捐款,后来妻子得知后,却并没有责怪他。
  徐孝德表示只要还干得动,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教育事业。他正盘算着下一笔钱可以给学校增加电脑、钢琴,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接受跟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李苏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