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早

贫困生为何逃避社会救助

  小军今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父亲10年前中风,丧失劳动能力,全家只靠母亲给成衣店做衣服为生,平均每个月只有600多元。要凑齐他第一年6000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小军父母费尽了脑筋。
  不少爱心人士得知后登门表示要资助小军上学。当爱心捐款能够支持他完成第一年学费时,小军却坦言自己不打算再接受帮助。
  小军父亲说,把小军很多个人的信息都放置于公众面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不太妥当,而且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小军表示并不希望自己家里贫穷的情况被大多数人知道。
  心理卫生专家认为,贫困生接受救助,在心理上自然会感到不平等。接受了帮助,他们会感觉自己变成了弱者,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目前社会上一些救助贫困生的方式对他们的尊严进行了挑战,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小军说,自己更希望以结对子的方式来获得帮助,一对一的交流,免去了个人信息广泛地公开,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
(据新华社 刘晓莉 唐绪萍/文 2009年8月2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