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周刊

未来石油地里“种”

  能源危机的今天,人们期盼能找到一种能源植物,春播绿草,秋收石油……现在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我国约有4000种能源植物
  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左海涛博士说,能源植物指能量富集型的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水,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藏在植物中,除直接燃烧产生热能外,还可转化成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左海涛表示,我国约有4000种植物具有能源开发价值,其中有的含油率很高。如木姜子的种子含油率达66.4%,黄脉钓樟的种子含油率高达67.2%。
4.5吨能源草约转化1吨乙醇
  据测算,平均每吨能源草干物质的热值相当于0.65吨标准煤的热值,同时富含植物纤维素的能源草还可以用来提取乙醇,约4.5吨的能源草干物质就可以转化约1吨的纤维素乙醇。
  就北京市而言,适宜植被恢复的边际土地(荒地、滩地、盐碱地、沙地和裸露土地)有近200万亩,如果全部种植能源草,年产值可达到6亿至17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万至700万吨。
  各国争建“能源农场”
  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能源植物或石油植物的研究,并通过引种栽培,建立新的能源基地,如“石油植物园”、“能源农场”等,以此满足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生物质能源的需要。
  美国科学家通过试种发现,种植1公顷含油大戟,一年可收获25桶生物石油,这些生物石油经改进制成的清洁燃料,成本低于天然能源。大戟原产巴西,把这种含油植物的树皮割开就可流出胶汁般的汁液,它的成分与石油相似,化学特性同柴油相仿。更为神奇的是它不需任何加工提炼就可以直接作为燃料油使用,如果经过简单加工还可以提炼出汽油。这种树每棵每年可产胶汁40—60公斤,是最理想的可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植物。
  目前,瑞士正准备种植10万公顷能源植物,借此解决每年50%左右的石油需求量。而英、法、俄等国也相继开展了能源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摘自《北京日报》2009年8月2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