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林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林业产业对我省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省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共同开展的浙江省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表明,特别是1989-2004年15年间,我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林业总产值从3.04亿元发展到517亿元,增加了170倍。2008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457亿元。据预测,到2015年,我省林业总产值将达到3462亿元,比2004年增加2.5倍。
(二)林业对山区农民收入的影响
  以《浙江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调查的数据为例,我省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从1995年的57.3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302.9亿元,平均年递增7.65%。未来6年按7%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将增加到454.6亿元;从2010年到2020年按6%计算,增加到815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151亿元和511亿元(如下图)。
  据2008年实际测算,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其中山区林农50%以上的收入来自林业。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浙江林业可为农民人均分别增加860元和2900元的收入。
(三)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蓝图。一方面,林业具有地域广、领域宽等优势,是适合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产业;另一方面,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大力加强乡镇、村和道路绿化、美化,可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我省林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大力发展木本粮油、速生林、经济林、竹产业、林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四)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涵养水源
  我省现有的2957.32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年供水量可达165.56亿元,调蓄水22.28亿吨;每年产生效益241.36亿元,其中涵养水源109.27亿元,调蓄水111.43亿元,净化水质20.66亿元。
  2.固土保肥
  重点公益林年可固持土壤、减少泥沙流失7132万吨,增加土壤养分纯氮7万吨、纯磷1.77万吨、纯钾144.7万吨,发挥固土保肥及改良土壤效益97.91亿元。
  3.缓解温室效应、节能减排
  重点公益林年可固定二氧化碳1703.34万吨,释放氧气1238.6万吨。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发挥生态效益340.65亿元。
  4.森林储能
  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以森林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必将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公益林年新增储能量为2056.03亿兆焦耳,相当于31个新安江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效益为19.58亿元。
  5.森林减灾
  我省是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干旱、洪涝、台风、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森林是陆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防风固土、调节径流、减轻旱情等减灾功能。据测定,重点公益林年减少水旱灾效益为32.32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