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鎏琰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省农业发展走的是一条传统粗放型的增长道路,受限于资源劣势,其增长潜能已近极限,还出现了破坏环境等诸多弊端。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紧紧依靠农业自身功能的增强、产业链的延伸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向着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
种植基地里大量的废弃菜叶,是奶牛可口的“点心”;养殖场猪、牛排泄的粪便,又是种瓜菜极佳的养料,奶牛和生猪排泄的尿液,还被一根根管道从地下送往沼气池,发酵产生清洁燃料——沼气,周边村的农家煮饭、照明、取暖都用上了它,沼液和沼渣再回归大田,用来种牧草、瓜菜等。在宁海县10万亩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里,这种农牧结合串起农业生态循环链,种养和谐发展的局面,令人欣喜。
利丰牧业有限公司是该经济示范区内一家集饲养、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奶牛场,目前存栏优质高产荷斯坦奶牛750多头。该公司充分利用示范区内种植基地农作物废弃物,作为奶牛的青粗饲料,年消耗青饲料1.5万多吨,能将10万亩示范区内近80%的废菜叶和玉米秆、稻秆、黄豆秆等秸秆消耗掉。
利丰牧业此举,不但有效减轻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还通过收购青饲料,带动了农户增收,园区附近的松岱、下湾塘、月兰和浦东等村的300余农户,仅青饲料一项,每年人均可增收3000多元。“过去收完庄稼,秸秆大部分烧掉,我们也知道这样做会污染空气。现在好了,这些东西都利用起来了,不但不再污染环境,还能卖钱了。”农户陈德仁笑着对记者说。
示范区里另一家养殖龙头企业——宁海海联牧业有限公司,则采用了另一种循环养殖模式。
海联牧业年存栏生猪6500头,出栏1.5万头,日产尿液20吨,加上猪圈冲洗水,每天的废弃水达到130吨。“这些污水如直接外排,势必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牧场负责人说。
2005年,海联牧业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300立方米容积的沼气池和200立方米容积的沼液贮存池,对猪粪尿实行干湿分离,干粪加工成半成品出售给有机肥加工厂,尿液入沼气池处理,沼气用于牧场内的燃气、照明、取暖,并供附近群众使用,每天排出的16吨沼液,三分之一排放到就近的80亩鱼塘,养鱼和水葫芦,水葫芦用来喂猪和白鹅;三分之一通过专门管道输送到附近的500亩西瓜基地;还有三分之一通过专用沼液运输车运送到蔬菜基地。
这种农牧结合的模式,把畜牧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机联结起来,有效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种植业发展中急需优质有机肥两大难题,让整个园区呈现出勃勃生机。
由于使用沼液等有机肥,牧场周边瓜农种植的“冰激淋”西瓜,品质明显提高,每只西瓜卖到百元的高价,还供不应求。用瓜农的话讲,是循环农业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何谓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循环,是适合农村发展的全新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