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省近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典型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传统农牧结合模式,“家家猪牛羊、户户鸡鸭鹅”,畜禽排泄物全部通过种植业消纳,实现内部自然循环。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养殖业快速发展,散养户大幅度削减,规模养殖场(户)逐步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污水无法通过周边环境消纳,加上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养殖污染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尤其是规模化养殖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率先遇到了这个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禽养殖污染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工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围绕“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理念,在养殖业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建设干粪堆积棚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至2008年底,我省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立项治理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5141个,在散养密集区域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100个,还带动各地自行治理畜禽场5000余个。经过连续5年的治理,我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已从2003年的73%提升到当前的90%。此举对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我省还积极利用沼气技术处理农村和农业废弃物,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把农村“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达到发展清洁能源、节省燃料消费、减少污染、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等目的,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
2008年,我省秸秆再利用节约的能源,折合标准煤81.6万吨;累计推广“猪-沼-作物”等农牧结合模式农户13.81万户,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438处,沼气池总池容123万立方米,年可产沼气610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可替代标准煤4.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