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我省气温变化很大,给家禽养殖带来了很大影响。一些养殖场的鸡群因受寒而发病,产蛋鸡因受寒减少了产蛋量。因
此,做好禽舍防寒保温,是冬季养好家禽的头
等大事。当前,应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1.防寒保温。低温季节,鸡舍温度应保持在
8-13℃。入冬前,家禽养殖场(户)要对禽舍及
设施作全面检修,堵风洞,挂草帘,糊窗口,防
止鸡舍吹进“穿堂风”和“贼风”。同时,要留好
通排气孔,通气孔至少离地面1米以上;供水
管要用保温材料包扎好,水箱的水晚上要放
掉,防止水管冻裂。采用塑料大棚养鸡的,冬季要在棚顶填充草类软性秸秆,加厚地面垫料。
2.通风换气。天气转冷,鸡群多为封闭式饲养,人们往往只注意保暖而忽视了通风。通风不良,鸡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硫醇等有害气体浓度就会上升,引发鸡群各种疾病。所以,要加强鸡舍通风换气,具体做法:每天中午打开门窗及排气孔调节气流,每次通风时间短些,多通几次,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对于放养鸡,可根据气温变化,晚放早关。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气温高时加强通风降温,气温低或寒潮来临时及时关闭门窗,避免舍内温度剧烈波动。
3.补充光照。产蛋禽和种禽对光照有较强的依赖性,刚开产的蛋鸡和种鸡日光照应在14个小时,产蛋中后期日光照应达到16个小时。目前,我省每天光照时间不到11小时,冬至前后日光照会降至10个小时左右。为保证足够光照时间,冬季产蛋鸡和种鸡必需人工补充光照。应根据鸡的日龄和产蛋阶段,早晨及晚上各开灯2小时以上,将光照调整到合适时间,使产蛋高峰期光照维持在每天16小时。方法是在鸡舍内挂40瓦的灯泡,灯离地面2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左右,以保持每平方米鸡舍面积光照强度达2-4瓦。白天光线太暗时,也要适当开灯,以确保鸡舍内适宜的光照长度和强度。
4.精心饲喂。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鸡的采食量会逐渐增加,应适当增加喂料量,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用量;加入10-15%的动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维持钙磷平衡;还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适当增加切碎的胡萝卜和青料,保证鸡有足够的营养。饲料要稳定,不得突然更换,每天饲喂3-4次,定时定量,自由采食,晚上饲喂时间可适当推迟,供给洁净温水。放养鸡日补料量应比笼养鸡高10-15%。在保温不良的情况下,饲料补充量还要增加。
5.科学管理。冬季养鸡应以圈养为主,适当室外运动。晴朗天气的上午,当气温上升之后,约10时左右放养,下午4时左右归巢,即晚放早回。放鸡的同时,清理鸡舍,及时换气。若遇不良天气或气温骤降,不可放鸡。舍饲为主的鸡舍,舍内要厚垫干草,清除积粪,勤晒勤换垫草,可视风力大小适时开窗通气,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6.预防疾病。进入冬季后,一些养鸡场开始实行圈养,养殖密度大,鸡舍湿度大、通风差,自然饲料缺乏,易发鸡病。比如,放养期间很少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在一些鸡场发生;肠道寄生虫病发生严重。因此,要对各种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发现患病鸡要及早诊治,要经常清洗和消毒用具。
(省家禽协会会长 吴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