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平湖市当湖街道曹兑村3组汤根法的菜地里看到,上月底移栽的“苏州青”已是绿油油一片了,老汤夫妇俩正忙着拉丝瓜老藤,为菜地清沟、施肥……这是曹兑村农民巧打“时空差”,增加农业收入的一个缩影。
曹兑村紧靠城区,当地村民素有“七边八嵌”种植经济作物的习惯,他们利用田间地头种植一些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叶菜、茄果类作物,收益不错。
汤根法2004年就开始了“丝瓜地里套种小白菜”的探索。结果,当年除去丝瓜的正常收入外,还增加了每亩1000多元的白菜收入。初试成功让汤根法信心倍增,第二年他又尝试起“西瓜地里套玉米”的新模式来。结果也一试即成,而后,他不断试验其他新模式,丝瓜地成了他的“试验田”,并首创出“瓜前(春大豆)-瓜中(夏阳白菜)-瓜后(青菜)”的循环套种模式 。
在汤根法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效仿。杨阿二的“玉米套扁豆”,李阿根的“春大豆-直播晚稻-青菜”,莫富根的“春大豆-紫番薯-青菜”等新型栽培模式油然而生,并很快得以推广应用。实行这种新型栽培模式的农户也从起初的一两户,扩大到如今的近百户,亩产值从以前的两三千元,提高到了如今的五六千元甚至近万元。
(戴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