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无用的竹笋壳变成精美的雕刻作品,乐清民间艺术家吴涛林的一手绝活让人赞叹不已。最近,吴涛林还凭借竹壳雕成的“京剧人物系列”,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中国林业产业协会评为2009年中国木(竹)雕展优秀作品金奖,吴涛林本人也获得“金雕手”的美称。但荣誉颇多的吴涛林最近却担忧,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传人,这门精湛的手艺有失传的可能。
寂寞坚守20余载
竹壳雕也叫笋壳雕,是吴涛林的父亲、乐清民间艺术家吴贞山首创。吴涛林自小酷爱绘画,干过泥塑、油漆、木雕等,高中毕业后就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经过20多年探索,深得竹壳雕制作精髓,是温州地区唯一从事竹壳雕制作的民间艺人。妻子蒋曼珍也默默地支持他,成了他的好帮手。
吴涛林在传承父辈手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巧妙地利用竹壳不同的自然色泽和纹理,因材施艺,表现人物的衣、冠、靴、甲胄、腰带、靠旗等,形神兼备;参照京剧脸谱,试着用油彩描画人物的神态,使作品看起来更加醒目;还利用科学方法将笋壳进行脱脂、去毛、整平、防霉、防蛀等处理,解决了竹壳雕易发霉的问题,很多藏品历经数十年岁月风霜,风采依旧。
精美作品享誉海外
制作竹壳雕,要经过绘画、雕刻、剪贴、上光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像今年吴涛林根据“负荆请罪”故事新创作的《和》,就花了近半年时间。去年,乐清竹壳雕被列入我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给了吴涛林夫妇很大信心。
吴涛林创作的竹壳雕作品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等,其中《和》、《五虎上将》、《八仙过海》、《红楼梦十二金钗》等精品被不少藏家追捧,他的竹壳雕作品还被中国竹子博物馆、国际竹藤组织等收藏。进入门槛很高的国际竹藤组织还时不时地给吴涛林下订单。
独门绝技后继无人
以前和吴涛林一样帮着父亲制作过竹壳雕的兄妹都改行了。吴涛林虽有一儿一女,女儿在乐清某单位上班,儿子在北京读大学,但两名子女均表示无意从事这门家传技艺。目前,这门独门绝技后继无人,这令吴涛林夫妻俩非常苦恼。“现在我和妻子还年轻,可以再做一段时间,但我们老了以后,这门技艺可能会失传。自去年竹壳雕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吴涛林担忧。也有一些熟人打电话或上门来学习,但都不合适。夫妻俩希望在他们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衣钵传人,要求对方一心一意,能吃苦,把竹壳雕当成真正的事业来追求。
(丁智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