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创设农资身份证制度 保障农民权益

  温农宣
  农资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温州市农资销售网络虽初具规模,但农资质量状况仍较差,监管难度加大。为此,温州市积极探索农资溯源监管措施,采取“样板引路、逐步推行”的方法,创设实用性好、操作性强、普及性广的农资身份证制度,着力提高市场监管力。
  温州市农资身份证制度包含一组身份代码、一项执行标准、一本购销台账、一套管理制度、一个信息平台五方面内容。温州市通过建立农资身份证制度,规范建设农资店,对达不到要求的,按规定取缔;对农资经营单位进行GPS定位,监控农资购销和使用。
  温州市的具体做法是:
  1.领导重视,保障到位。温州市成立了局领导小组,划出专项经费,统一采购标价机,统一制作标识牌、制度牌和标签纸,并开发农资监管地理信息系统,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2.抓好示范,典型引路。温州市确定农资店较多、执法基础较好的瑞安市塘下镇和马屿镇进行试点,集中市、县两级执法力量,开展统一经营主体、统一店铺名称专项整治活动。市里要求农资经营店须具备4个条件:农药商品配送率100%、农资店铺名称统一登记、实行代码标识、统一挂设农资店字号招牌。
  3.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温州市明确了农资身份证制度建设目标,并将它层层分解到人。各县(市、区)农业执法大队确定工作推进协调员、系统管理员、信息报送员等,明确任务,建立责任追究办法。
  4.建章立制,做好规范。温州市设定了农资身份证制度准入门槛,建立推行保障制度,统一工作流程,做到操作规范,有章可循。
  5.加强督查,全面推进。温州市采取分片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符合条件的农资经营单位办理农资身份证,将信息录入农资监管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标码机和农资监管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加强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打击非法经营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