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富可敌国”背后的隐忧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 (2008~2009)》显示,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各国中可排到第16位。江苏、山东等省的GDP也超过了G20部分国家。
  一个省的经济总量,已经可以和人家一个国家来“扳手腕”。然而,所谓“富可敌国”背后还有我们更需要关心的地方。“富可敌国”背后有“国富民弱”的隐忧。真正的“国富”应该蕴含两层意思:一方面,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国家的公共财政必须宽裕,国库必须充足;另一方面,与国家的富裕相对应,人民必须充分、均等地享受到全民性的财富,国富即民富。
  “富可敌国”背后有“发展鸿沟”的隐忧。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够富裕,还应当看其内部各主体间的发展是否平衡。与国际上的一些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一些经济强省(市)在产业和地域的均衡发展上并没有太大优势可言。
  “富可敌国”背后有“民生淡漠”的隐忧。一些经济强省(市)在GDP总量和财政收入上虽然超过了不少发达经济体,可在公共财政的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方面,却远远不如人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强调所谓的“富可敌国”,实在也没有多少可骄傲的。
  (摘自《长江日报》 莫言锋/文 2010年3月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