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碧芳 实习生 方园
在丽水市岩泉村,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就会三三两两结伴到村健身休闲中心,或读书看报,或打球跳舞,丰富的农村文化生活让村民改掉了过去“闲时坐牌桌”的陋习,原本紧张的干群关系也变得和谐多了。村民说,这一切变化少不了一个人,那就是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下派到岩泉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张贤。
岩泉村位于丽水市区东大门,总人口为1380多人,共有7个村民小组,是市区5个城中村之一,村集体经济在丽水地区属中等。但近年来由于土地征用、工程发包等问题,村民对村干部的做法十分不满,引起村民不断上访,干群关系十分紧张。2008年10月,张贤下派到岩泉村当农村工作指导员,刚到岩泉村时,正逢村里进行换届选举,这给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掌握村情民意,张贤一到村里,就一头扎进了解调查工作中。两个月时间,他走访了475户村民,对全村33名党员都分别谈了心,全面了解了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紧张的症结,也知道了村干部人心涣散的原因。撑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他帮助村里制订了科学的换届选举方案。为了能让村民选出心目中合适的村“两委”干部,他和村里的党员代表一起向岩泉街道建议,让该村在外面做生意的能人吕小平回来参加选举。在他的努力下,岩泉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推进,并选出了强有力地村“双委”班子,使原本民心涣散和对村“双委”班子失去信心的村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张贤认为,作为一名驻村指导员,只有发挥好指导作用,帮助村“两委”办好利民惠民惠农的实事,才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于是,在村“两委”班子建立后,他帮助村“双委”找准工作切入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岩泉村虽属城中村,由于丽水市有关部门考虑到该村离市区有3公里,且只有1300多人口,修建自来水水管覆盖面不广,利用率不高,且修建经费高达100万元,因此,岩泉村一直没安装自来水。多年来村民用水还是自己打井取水,洗衣洗菜都是在村中的大池塘里,一到夏天,由于村民乱倒垃圾,大池塘就变成臭水塘,给村民的生活、健康都带来影响。自来水是岩泉村民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于是,他马上和新一届村领导班子商讨解决办法,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争取资金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最终丽水市政府同意拨款修建市区至岩泉村的自来水管工程,如今岩泉村村民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告别了从前打井饮水的生活。
村里未花一分钱,自来水问题解决了,这让村里省了一大笔原本打算用来修建自来水的资金。张贤建议把这笔资金用在村庄整治上,把原来发臭的村中心池塘填掉,建造一个村民休闲娱乐中心,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张贤的建议得到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很快臭水塘被填平了。他又向有关部门争取到10万元支持资金,不久,宽敞明亮的村民休闲中心也建成了。
张贤在工作中发现,岩泉村算得上一个经济中等发达的城中村,但村道却不及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由于岩泉村划入城中村后,乡村村庄整治的优惠政策享受不到,而城市建设又没有辐射到该村,导致村内道路不及农村。了解情况后,张贤又积极向市里争取资金用于村道建设,但丽水市政府明确规定,对于城中村村道修复的资金需由本村自行支付。于是,他和村“两委”商讨后决定,从集体资金里拿出100多万元,对全村的道路进行硬化,并修建污水管网排放设施,对农村生活污水实行统一排放。在他的指导下,如今,岩泉村的村道已全面进行了硬化,村民的生活污水也实行统一排放。同时,为了全面提升美化岩泉村的村容村貌,张贤还发动组织开展了户户参与、人人动手清洁村庄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清理卫生死角25处,清运垃圾500多吨。在他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岩泉村村道宽敞了,路灯亮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了,村民的心也安定了。
这个月底,张贤为期1年的驻村工作指导员生涯即将结束,当地村民都恋恋不舍地说,真希望张指导能再留下来,他为我们村做了不少实事,村支书吕小平说:“张指导非常了解农村工作,希望这样的驻村工作指导员年年都有。”
张贤(右一)指导村民如何嫁接老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