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埭溪镇农民孙士民在林技人员的指导下,摸索出了一套竹笋覆盖生产新技术(注:本报曾对此作过相关报道),竹笋亩产值已连续三年超过2万元。特别是2008年在特大冰冻雪灾之后,孙士民的2.3亩毛竹林,不仅没受到多少影响,而且产量比上年还高,共生产春笋9000多公斤,收入6.6万多元,加上鞭笋收入6000多元,共收入7.2万元,平均亩产值约3.2万元。
孙士民总结认为,竹园覆盖,春笋冬出,关键要掌握几个技术要点。
选址:实施覆盖技术的竹林离水源要近,可灌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竹林长势良好、无病虫害,交通便利等。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则不要盲目效仿。
土壤管理:对拟进行覆盖的竹林要进行一次松土垦复,去除多余的老竹鞭,清除杂草和灌木。
施肥:传统的竹林经营较粗放,施肥量少甚至不施肥。用于覆盖的竹林,应是高产的毛竹笋用林,应施足有机肥,最好采用猪粪、羊粪、鸡粪等富含氮磷钾、肥效长的有机肥,也可采用笋竹专用肥。施肥时间应在每年6月份,与竹林的松土垦复结合起来。采用传统有机肥的竹林,每亩施肥量为2-3吨;如用笋竹专用肥,则为每亩1-2吨。可采用开沟施肥或挖穴施肥等方式。
覆盖:覆盖时机以11月中下旬为宜,覆盖前先浇透水,盖上有机肥,再依次覆盖上稻草、竹叶、砻糠,厚度在30厘米左右。每亩覆盖的材料成本约6000元。
用于覆盖的竹林,亩立竹量应控制在160株左右,留足3度竹,每度竹各占三分之一。在覆盖时,为了便于管理,一般不留养种竹,但为了保证竹林的总体长势,一般连续覆盖二三年后要歇一年,以利于留养好母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