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林业

复壮改造,雷竹林显生机

  奉化是雷竹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雷竹历史悠久。目前,全市雷竹园面积已达4.6万亩,2009年雷笋产量达3.28万吨,产值2.27亿元。溪口镇是奉化市的雷竹主要分布区,雷竹面积占全市的76.8%。该镇现有雷竹3.51万亩,年产雷笋2.8万吨,鲜笋产值2.08亿元,是宁波市雷竹栽培面积、产量、产值第一镇。
  据调查,目前奉化市雷竹林地普遍存在土壤碱化、盐化、板结现象,部分竹林已出现竹子枯死、竹鞭上浮、母竹难留、产量下滑等症状。从调查情况看,土样PH值超标的雷竹园经营户均使用了过量的鸭粪和化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奉化市引进推广雷竹早出高产技术,农民称之为覆盖技术,通过采用施重肥、铺鸭泥、盖砻糠等方法,实现春笋冬出,使雷竹的单位面积产值提高近100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据统计,目前奉化市雷竹覆盖栽培面积达到1.2万亩,雷笋户均纯收入1万元。但过量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了雷竹园土壤的盐碱化。
  据分析,雷竹林退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连续多年覆盖,母竹留养困难;二是肥料施用过量,导致土壤盐碱化;三是覆盖物清理不及时,土壤表层有机物大量残存,导致竹鞭上浮,地下鞭根腐烂;四是竹园管理不科学,土壤积水,密度过大,病虫害严重。
  据此产,奉化市林技部门提出了以下技术措施:深翻清园,调整立竹密度,给竹园加土5厘米以上进行改造;对坡度大于30度、土壤浅薄、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等不适宜种植雷竹的地方,退竹还林;覆盖最好采用轮作形式,覆盖几年后,休息3年,让其自然生长;覆盖后及时清除覆盖物,减少土壤表层的有机物残存;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