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我省扩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

村里收支一点就明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益新)大到村里的项目投资,小到一张纸的购买,在绍兴县每个村都有一个社务公开栏,里面清楚地罗列了每个月村收入和开销,点击触摸屏,清清楚楚地看到收入经济合同和支出的原始凭证。近日,全省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现场会在绍兴市召开,力争到2012年,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绍兴县兰亭镇是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首个试点镇,该镇将会计代理服务中心改建为农村“三资”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化管理,一改以前的事后监管为现在的实时、全程监管,所有集体“三资”都在网络监控下阳光操作,大大加强了监管力度。兰亭镇谢家坞村经济合作社长陈志芳坦言,刚开始觉得这样做是削弱了手中的权力,但现在想想是件好事,“透明办事,心里踏实,群众也满意。”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历来是社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基层干部容易出事的重点区域,更是农村事务管理中的难点所在。近年来,我省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和社务公开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基本构建了村级民主监督、乡级会计监督、县级审计监督、实时网络监督、岗位责任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有效加强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说,我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已从农村财务管理进入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时期。下一步,各地将学习推广绍兴、余姚等地经验,各市选择一个县(市、区),各县(市、区)至少选择一个乡镇开展试点,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村经济合作社治理结构,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加强网络监督和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