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农作

这些杭白菊品种

不妨试一试

金菊1号

  •   (浙认药2008008)
      “金菊1号”由桐乡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选育而成。2006—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金菊1号”干花平均亩产分别为147.7公斤和174.1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分别增产2.3%和8.4%;2006—2007年大区示范,“金菊1号”干花平均亩产145.1公斤和152.5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分别增产2.0%和4.2%。
      特征特性:“金菊1号”苗期植株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状,茎杆较细而柔韧;须根多而发达,茎节发根力强;茎杆浅绿色,叶腋处呈微紫色,叶片较小,叶面微皱,叶色较淡,腋芽生活力和分枝力强。花瓣金黄色、短而多,一般92—126瓣;花蕊金黄色,花层厚,一般5—6层;花朵较小,平均直径3.3—3.9厘米,平均每朵鲜花重0.84克。10月底始花,花期较集中,11月15日左右终花。干花泡饮味略带甜,芳香味浓,花形完整,品质佳。2008年,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测定,“金菊1号”绿原酸含量0.29%,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0.20%),比对照“早小洋菊”的0.21%增加38.1%。
      栽培注意要点:“金菊1号”一般在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3500—5000株。茎杆较软,宜压条栽培,后期应立护拦;适当控制氮肥,并及时做好排涝抗旱工作。
      “金菊1号”熟期早,分枝力强,花瓣紧凑,品质佳,商品性和丰产性好,适宜在我省菊花产区种植。
    金菊2号
    (浙(非)审药2009003)
    “金菊2号”由桐乡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浙江中信药用植物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07年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干花平均亩产170.9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增产6.4%;2008年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干花平均亩产143.5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增产3.4%。
      特征特性:“金菊2号”苗期植株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状,株高56.5厘米,茎杆浅绿色而柔韧,腋芽生活力强,分枝力强;叶腋处呈微紫色,叶片较小,叶面微皱,叶色较淡;须根多而发达,茎节发根力强。10月底始花,花期较集中,11月15日左右终花,花朵直径平均3.3—4.2厘米,花层5—6层;花瓣鹅黄色,短而多,90—130个;花蕊金黄色,平均每朵鲜花重0.95克;耐肥力中等。干花冲泡后色泽橙黄,味略带甜,芳香味浓。经测定,“金菊2号”含绿原酸3.62‰,总黄酮7.67%,挥发油2.43ml/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的2.90‰、7.14%和2.20ml/公斤分别提高24.8%、7.4%和10.5%,其中绿原酸含量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指标成分2.0‰的标准。
      栽培注意要点:“金菊2号”一般在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3500—5000株。适宜压条栽培,少施氮肥,后期须立护拦;及时做好排涝抗旱工作。“金菊2号”熟期早,分枝力强,花朵紧凑,品质优,商品性和丰产性好,适宜我省菊花产区种植。
    小洋菊
    (浙认药2006002)
    “小洋菊”原名小白菊,迟小洋菊,荷菊,湖菊,由桐乡市农经局选育。2002—2004年品种比较结果显示,“小洋菊”的鲜花和干花平均亩产分别为895.9公斤和153.5公斤,均比对照“异种大白菊”增产7.5%。2004年,桐乡市新品种引种示范中心35亩“小洋菊”示范方,平均亩产干花151.3公斤,比“异种大白菊”增产7.8%。
      特征特性:“小洋菊”中熟偏迟,一般在11月初开花,花期集中,11月20日左右终花。苗期植株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状,生长势中上,茎杆细而柔韧,须根多,茎节发根力强,叶片较小,长卵形,2对深缺刻。单位面积有效花蕾多,花朵较小,直径约3.8—4.2厘米;花瓣短,一般80—90瓣;花层4—5层,平均每朵鲜花重0.9克;花瓣玉白色,花蕊金黄色。其耐肥性中等,较省肥,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害轻。“小洋菊”加工干制后,色玉白稍带黄色,泡饮味微甜,芳香味浓,花形完整,品质佳。2004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测定,“小洋菊”绿原酸含量6.4‰,总黄酮2.7%,挥发油2.1毫升/公斤。
      栽培注意事项:“小洋菊”一般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3500—5000株。茎杆较软易倒伏,少施氮肥,适宜压条栽培,后期须立护拦;耐涝耐旱能力较弱,应及时做好排涝抗旱工作;初霜早而重的年份则易受冻,须及时采收。“小洋菊”中熟偏迟,分枝力强,花朵紧凑,品质优,商品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宜在全省菊花产区种植。
    早小洋菊
    (浙认药2006003)
    “早小洋菊”由桐乡市农经局、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而成。2002-2004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早小洋菊”鲜花和干花平均亩产分别为855.0公斤和146.3公斤,比对照“异种大白菊”分别增产2.6%和2.5%。2004年桐乡市新品种引种示范中心31亩“早小洋菊”示范方,平均亩产干花143.6公斤,比“异种大白菊”增产2.4%。
      特征特性:“早小洋菊”一般在10月底始花,比“异种大白菊”提早5—7天,花期较集中,11月15日左右终花。苗期植株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状,茎杆较细而柔韧;须根多而发达,茎节发根力强;茎杆浅绿色,叶腋处呈微紫色,叶片较小,叶面微皱,叶色较淡,腋芽生活力强,分枝力强。花朵较小,花朵直径平均3.9厘米;花瓣玉白色、短而多,一般85-105个;花蕊金黄色,花层厚,一般5—6层,平均每朵鲜花重0.8克;其耐肥力中等,较省肥,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害较轻。干花泡饮味略带甜,芳香味浓,花形完整,品质佳。2004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测定,“早小洋菊”绿原酸含量6.1‰,总黄酮3.1%,挥发油2.7毫升/公斤。
      栽培注意事项:“早小洋菊”一般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3500—5000株。茎杆较软,易倒伏,适宜压条栽培,少施氮肥,后期须立护拦;耐涝耐旱能力较弱,应及时做好排涝抗旱工作。“早小洋菊”熟期早,分枝力强,花朵紧凑,品质优,商品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全省菊花产区种植。(沈学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