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发展现代农业

研讨班

在杭开

  班,葛慧君

出:
积极探索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路
  本报讯 (记者 袁卫)为总结交流近年来我省农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探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5月31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和省农业厅联合举办的发展现代农业专题研讨班开班。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作专题报告,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主持。全省各市和农业重点县(市、区)的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了研讨班。
  近年来,我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建设路子,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农业的弱质性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困扰和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我省农业发展在水土资源、产业结构、农业主体、科技支撑、经营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和压力越来越大。
  葛慧君指出,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富有特色和活力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要注重五方面的创新。要注重农业理念创新,重视农业的食物和原料供应、就业增收、涵养生态、休闲文化等功能,走经济与生态统筹发展的路子;注重农业结构创新,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建立优质优价机制,走特色精品农业的路子;要注重农业载体创新,因势利导,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把“两区”建设工作谋划好、实施好,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细化标准、体现特征,要素集聚、形成合力,走集约集成发展的路子;要注重农业主体创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改造传统农民,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服务主体,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路子;要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科教结合机制建设,培育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发展生态循环的新型种养模式,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走科技兴农、科技惠农的路子。
  葛慧君表示,这五个方面的创新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理念创新是前提,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发展的跨越;结构创新是重点,没有结构的创新,就没有农业品质、效益的提升;载体创新是关键,没有载体的创新,就不可能有要素的集聚;主体创新是保障,没有主体的创新,就没有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希望;科技创新是支撑,没有科技的创新,浙江农业不可能继续保持优势、走在前列。
  研讨班为期4天,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将为学员进行辅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