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农业“卖风景”,“卖”得有底气

——休闲观光农业千里行侧记(上)

  本报记者 陈小平 俞廷尚
编者按:
  诗画江南,魅力农业。作为我省休闲观光农业推介月重要活动之一,5月26日至28日,省农业厅邀请7家省级主要媒体,开展了“休闲观光农业媒体千里行”活动。采访团兵分两路,先后走访了杭州余杭区中泰乡同家乡村乐园、德清县雷甸镇杨墩休闲农庄等9家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近距离感受了我省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生机。
  都说休闲观光农业时下很火,火到什么程度,有数据为证:去年,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共吸引游客3915.11万人次,旅游及园区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8亿元。
  是什么让休闲观光农业“吸力”十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农业产业为本,始终贯穿在我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理念中,有的以此为依托开展瓜果采摘游、农耕体验、农业观光等休闲项目,有的以此作为园区休闲、餐饮等产业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卖风景”,“卖”得很有底气。
  位于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的杨墩休闲农庄,占地面积1500多亩,其中枇杷、甜瓜、草莓等水果面积达到800多亩,还有400多亩水面。枇杷园里,土鸡成群,煞是热闹。“农庄现在在不断增加各种休闲项目,但‘农’字特色绝不会丢。”农技干部出身的农庄主人崔笑萍说,农庄的枇杷、草莓、蔬菜、土鸡等产业,是农庄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去年农庄1000多万元总产值中,这些产业的产值占到一半以上。
  有关部门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我省规模以上休闲观光农业园中,有90%以上与种植业、畜牧业或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结合。
  农业产业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宁波天宫庄园总经理蔡国成对此也甚为认同。“如果没有果桑园、草莓园和葡萄园等农业资源,农庄就失去了吸引游客的卖点,那类似真人丛林战、采摘游等休闲项目就少了客源依托。”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庄园全力打造的采摘游项目效果非常好,光今年“五一”小长假,到农庄采摘桑果的游客就超过7万人,门票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以蔬菜种植起家的慈溪人张建昌,在2003年投资7500万元,建起了集观赏农业、休闲产业、科普文化为一体的大桥生态农庄。“相比于当初种植品种的改变,这是更高层次的结构调整。”据张建昌介绍,农庄无论从规划、建设,还是未来发展上,都始终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只不过现在把效益的增长点从扩大产业规模逐渐转到拓展产业功能上来了。农庄建起了生态农业大观园、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九大功能区,农业休闲观光每年给农庄带来的利润都超过1000万元。
  在拓展生态、休闲等功能的同时,休闲观光农业在提升农业产业上的作用也十分显著。由于大量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上先进的栽培管理设施和营销理念,使得它们大多成为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引领者。
  湖州吴兴区就以该区八里店镇移沿山生态农庄为核心,在其周围规划了水产养殖、粮食生产、瓜果蔬菜种植3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吴兴区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移沿山生态农庄所在的区域本来就是该区的农业发展区,农庄内种养业的品种、设施、栽培管理等,都是该区域内最先进的,农民可看可学,示范效应明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