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黑土地是中国东北的象征之一。然而数十年来,这个象征正悄无声息地流失着。据调查,目前耕地中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20多厘米。
距离哈尔滨64公里的宾县里是黑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面积的65%。表现之一就是随处可见的侵蚀沟。这些宽得“可以开进一列火车”的侵蚀沟,将成片的黑土地撕得支离破碎。据统计,黑龙江省有超过16万条侵蚀沟,占地9万多公顷。
与侵蚀沟显而易见的吞噬不同,大面积坡耕地上不易觉察的黑土流失更加令人担忧。站在黑土地的高岗上,远远望去是一马平川,但走近了就会发现“微地形”很多,到处都是起伏不平的“漫川漫岗”。这种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在黑土区中占到60%。
其实,在一些土壤专家看来,施用农家肥是提高黑土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涵蓄雨水功能的快捷途径。但这种施肥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
(摘自《中国青年报》 赵飞鹏/文 2010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