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郑春忠简介:郑州人氏,现居临安市锦城街道新联村,今年59岁,种粮面积达800余亩。
从2007年开始,我已当了好几年的种粮大户。这几年,我觉得种粮越来越有前途,所以面积也不断扩大,从以前小打小闹的几十亩扩大到了目前的810亩。也许很多人会问,种粮利润很薄,还有可能受灾害天气的影响而损失惨重,是什么给了我种粮的底气?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国家政策好。
2007年,我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在临安青山湖附近承包了282亩农田,成了临安市第一种粮大户。经过精心培育,科学管理,当年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0月7日那天,受“罗莎”台风影响,我的农田被青山湖水库的洪水淹没了三天三夜,损失惨重。正当我心急如焚的时候,临安农业局、临安财产保险公司和锦城街道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马上来到现场,帮我采取了许多抗灾自救的措施。保险公司还对损失作了评估。11月15日,工作人员把5.08万元政策性农险理赔款送到了我家里。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要知道,水稻的保险费都是政府帮我们出的,我们只要签字就行,无需缴费,一旦遭受灾害,每亩水稻最高可获赔400元。我自己没出1分钱,却得到了5万多元赔偿,这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其实,我也知道,我的农田在青山湖旁边,受灾可能性较大,我的水田能够参保全靠政府的重视。解了后顾之忧,去年我承包农田面积达到了810亩,全部种上了晚稻。“莫拉克”袭来时,我有90%的稻田受灾,有30%的稻田绝收。我的水田遭灾后,杭州市政府领导专门委托农业局、水利局专家来给我想办法减少损失,同时,保险公司再次上门评估,支付了18.6万元的赔偿款,锦城街道也给了我两万多元的补助。我仔细算过账,政府的帮助和保险公司的赔偿款加起来,基本能够保证我去年种粮不亏本。
除了政策性农险,我享受的好政策还有很多。今年开始,临安市农业推广基金会在我的农田里推广免耕栽培技术和“甬优9号”的实验,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月份,临安市农业局组织种粮大户参加了春耕备耕科技下乡服务月活动,我在了解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还享受到了农机购置补贴,只出了3万多元,就购置了3台插秧机。
我相信,只要用足用好种粮政策,种粮肯定会有效益。
(见习记者 程益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