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高考招生骗术揭秘

  近年来,高考招生诈骗案愈演愈烈。北京市海淀区是全国重点大学最集中的地区,海淀区检察院近两年办理的数十起案件中,被害人在5人以上的案件比例从2008年的23%上升到2009年的43%。
高招诈骗常用“偷梁换柱”
  据介绍,“偷梁换柱”已成为现在高考诈骗案中一个常用手法。一些犯罪分子在收取高额费用后,提供给被害人各种与承诺并不相符的录取类别,一般以成人教育、自考等糊弄受害者。近日,以涉嫌诈骗罪被海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杨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诈骗的。
  2008年,杨某还是个不满20岁的大专生,在暑假回家看父母时结识了张某,并向张某称自己女友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主任,手里有一定的扩招名额。杨某称这些扩招生与统招生待遇一样,毕业后颁发一样的毕业证。希望儿子能上个好学校的张某信以为真,先后两次给了杨某“关系疏通费”共计5万元。
  之后,杨某帮张某之子办理了人大自考部的入学事宜。张某之子入学后发现真相,遂向杨某提出疑义,但杨某以“最后拿的文凭国家都承认”等理由百般抵赖。直到2009年9月,在被害人的一再要求下,杨某才退还受害人2万余元。
  另外,骗子利用学校环境、假扮校方人员也是高考招生诈骗常用的手法。在海淀区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中,有的骗子选择团伙作案,分工扮演“联系人”、“中间人”、“教员”等角色,借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除了假身份,伪造文件及相关手续也成为骗子诈骗的新手段。近年来,就有犯罪分子伪造学校扩招文件、招生表、缴费通知单、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文件,以彻底消除被害人的疑虑。
  其实,录取通知书一般都可在学校或招考部门网站查询真伪。而一些学校因报考人数不足降分录取,也都会在相应网站上公开信息,限定严格的分数线,并无骗子所谓的“机动名额”。
逾半诈骗以进军警院校为名
  许多考生家长对于毕业后较易解决工作问题的军警院校青睐有加,而军警院校在家长心目中又较为神秘,因此给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在海淀区检察院办理的高考诈骗类案件中,以帮助办理上军警院校为名实施的诈骗占全部案发量的50%以上。
  2006年海淀检察院受理的周某诈骗案就是一例。犯罪嫌疑人周某等以认识总政、总参领导,可办理军校特招学员为名,分工负责联系考生家长,伪造军事院校扩招本专科学员入伍手续的通知、录取函、军事院校特招学员登记表等一系列文件,组织考生军训,共骗取多名被害人112万余元巨款。
  事实上,军警院校一般都参与国家统一招考,并无提前录取或所谓机动名额,只是在普通招考流程外还需要经过政审等特殊流程,某种意义上比普通高校招考更为严格。
  另一类容易成为骗子幌子的就是艺术体育类院校,此类招生诈骗也占到案件总数的10%。
  由于许多艺术体育类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因而给考生与家长造成“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容易进”的错觉。再加上学校在专业课加试方面有较大自主权,骗子即利用此点哄骗被害人说自己有关系可以疏通。
  在海淀检察院受理的胡某诈骗案中,胡某便以为被害人之子办理北京交通大学的体育特长生需赞助费为名,伪造印有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签字和招生办公章的“缴纳赞助费”通知书一份,骗取被害人10万元。
  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家长,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一般都需要加试,并会将加试成绩与录取名单公布在相应网站上,不要相信骗子们所谓的“活动关系”。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0年6月13日)
  编后:高考成绩已揭晓,能不能上大学,成了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事,小编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家长,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没有任何人可“用钱买分数”、“用钱买计划”,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照顾政策,没有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权。所谓内部指标、小计划等都不可信,不要因为侥幸心理和“花钱好办事”的想法而上了骗子的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