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最牛雇主”培养17名保姆成才

  在北京东直门街道费志华老人家工作过的保姆看来,老人的家更像是一所学校,在那里,保姆的主要任务不是干活,而是学习。28年来,费志华老人把陆续在他家工作过的17名保姆培养成才,这些保姆不仅学会了看书用电脑,有的还成了餐馆经理、超市主管、建筑设计师。
  几天前,26岁的保姆康赤红离开费志华老人的家,登上了开往老家甘肃天水的火车,这次小康要回家结婚。临行时,除了随身衣物,小康还带了一箱子书、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件旗袍,“这些都是费爷爷送给我的礼物。”
  费志华老人今年69岁,退休前在首钢修建科担任科长。由于长期瘫痪,费老28年来共请过17个保姆。小康是2007年经人介绍来的。刚来时,小康的双手布满红斑,因为患有冻疮,小康被很多雇主拒绝。“他们不留,我留。”看到小康的样子,费老不仅留下了小康,还花钱治好了小康的手。“老人总是说,屋子不用打扫得太干净,差不多就行。余下的时间你就好好学习。”在小康印象中,费老家里保姆的主要任务不是干活,而是学习。
  小康每天的安排是这样的——每天早上去买早餐,只需中午做一顿饭,晚饭再把中午的饭热热。“余下的时间他都让我用来学习。每隔一段时间,还叫我去买书,常常一买就是十几本。有计算机方面的,有文秘方面的。“费爷爷眼睛不好,他自己不看,都是买来给我的。看书的时候还让做读书笔记,他说这样才能记得牢。”
(摘自《北京晨报》 邹乐/文2010年3月1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