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警惕小农产品价格的放大效应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加紧构建价格异常波动快速反应机制,预防农产品价格被恶意哄抬等问题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快速反应机制下的价格监测体系中,不仅要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还要关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小品种商品价格。在业内人士的眼中,监测广度的扩大,很有可能起到预防小农产品给农产品市场带来再次“大地震”。
  中国人大教授郑风田表示,大蒜、绿豆这些小宗农产品具备被炒作的“天然”条件。因为其产地相对比较集中,容易收购控制。再加上小宗农产品在全国总产量规模不大,盘子小,可以通过数十亿、几十亿的资金介入就可完成市场货物的较大比例囤积,影响甚至左右全国市场价格,形成事实上的垄断,以此抬高价格。
  同时,某种小宗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很可能会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带来大规模的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扬。而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农产品在CPI中所有比例也偏高,如果允许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会对整体经济形势形成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对小宗农产品宏观调控存在漏洞,既没有国家层面的收贮,也没有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价格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在具体操作方面,郑风田认为,监测点的建立应重点放在各地批发市场和各地收购大户上。而惩罚措施也不能仅仅限于罚款,因为10万、100万对于哄抬价格而谋取的暴利而言只是皮毛。因此,在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的同时,还要增加行政处罚。同时,还要注意市场正常波动与恶意哄抬之间的差别,不能看到涨价就一刀切。
(摘自《中国产经新闻》2010年7月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