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农机化

农机合作社卖起了“生态米”

  从育秧到插秧、从收割到晒干,余姚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粮食生产的每道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这两年,他们又有了新做法——
  有着6500年历史的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围。距此不远的二六市村有一个成立于2008年的余姚市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短短两年多时间,该合作社在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还自产自销,走上了卖“生态米”的路子,合作社发展又增添了一条新路子。
  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余姚市三七市镇8个种粮大户组成,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社员种田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今年他们共承包了6000余亩土地,比去年又增加了1000多亩,占到了全镇粮食功能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多。“能种这么多粮,全靠机械化。”该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江告诉笔者,这几年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让他们有实力买得起更多的农机。目前,合作社已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近百台。
  说起机械化种粮,这位合作社领头人有太多的故事。2003年他开始承包了400亩土地,满怀希望的他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之后,那一年的纯收入只有900元。“种田的技术可以边种边摸索,但没有机器真不行,根本赚不到钱。”李小江有些感慨。
  自打2006年买了一台洋马插秧机以后,李小江种田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带动下,合作社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买了15台高速插秧机,2009年更是一次性购买了20台高速插秧机,使全镇85%的水稻实现机插,基本消灭了撂荒。今年合作社又投入60万元,建造了面积3000平方米的育秧中心,进一步增强了机械化种粮能力。
  在坚持机械化种粮的同时,近年来,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拓展业务范围,推出了有自主品牌的大米产品。“‘生态米’是我们的主打产品,虽然去年底才刚刚面市,但已经卖掉了近1万箱。”李小江口中的“生态米”是该合作社新开发的产品,这种天然具有紫黑色、黑褐色、深褐色等颜色的大米,由于营养价值高,虽然每公斤卖到16元还是供不应求。
  良好的销售形势,让合作社信心更足,今年他们打算进一步扩大“生态米”的种植面积。“我们正在尝试进行系列生产,延长这个产业链,从育秧到大米,我们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加工。”李小江说。 (岛 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