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农能

泰顺:

99盏路灯一年发电两万度

  本报讯 (通讯员 泰农讯)在泰顺县横坑乡一条长达4.9公里的街道两侧,99盏环保节能路灯每到傍晚,就会自动点亮,其所用电源由一个集中式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来统一输送。这是全省首个将风光互补集中供电系统应用于路灯照明的乡(镇)。
  据介绍,这一集中式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年可产生两万度电,在供应路灯照明的同时,每年还可剩余6000余度电供应乡政府办公楼、学校、卫生院的照明,每年可省下电费两万元左右。
临安:
建设低碳新农村成热点
  本报讯 (通讯员 临农讯)截至目前,临安市创建了23个杭州市级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村,成为该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临安市以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创建清洁能源示范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造大中型沼气生态工程123处,建造户用沼气池数百只,年可产沼气近200万立方米,为农户提供清洁环保的燃能;推广太阳能热水器6.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近200盏,年可节约标煤1.3万吨。同时,该市还推广以省柴灶为重点的农村生活节能技术,降低薪柴消耗量,保护森林资源,使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1%以上。
温岭:首个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本报讯 (通讯员 阮正云)近日,温岭市首个光伏电站发电并网,成为该市新能源推广和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的又一个新亮点。据悉,此次安装发电的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为40千瓦时,年发电量4.5万千瓦时。
江山:生态养殖实现“零排放”
  本报讯 (通讯员 刘建阳)猪场闻不到臭味,肥嘟嘟的猪都住进了花园式“别墅”。这是日前笔者在江山市坛石镇占塘村盛健生态养殖场看到的一番景象。该养殖场推广的“猪—沼—鱼”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污染物的“零排放”。“猪舍内采用‘水泡粪’新技术,不需要每天冲洗猪舍、清除猪粪,既省时省水,还解决了猪粪猪尿的污染问题。”在盛健生态养殖场内,业主王培仁领着笔者转了一圈,清洁干燥的圈舍,闻不到丝毫异味,所有猪舍均采用雨污分流工艺进行生态化处理。“水泡粪”技术是指在猪舍内的排粪沟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粪尿排入缝隙地板下的粪沟中,储存1至2个月后,打开出口的闸门,将沟中粪水排出,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其最大好处是,有效地清除了畜舍内的粪便、尿液,减少了冲洗用水和人工投入,提高了养殖场自动化管理水平。
  生态化养殖还给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在养殖场旁有个占地20亩的水库。“前几年,猪场没有采用生态化处理,粪污物随处乱排,水库里的水体被污染,很难养鱼。去年建立粪污处理系统后,改善了水库里的水质,沼液还可用来喂鱼,当年就收捕了1.25万公斤鱼,增加了数万元额外收益。”王培仁说。
  今年,该养殖场准备在沼气的综合利用上再做文章,在猪场里安装一个储气罐和一套锅炉,将沼气用于职工炊事、生活用能、母猪产房加温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